袁萌:Linux病毒為何不會泛濫成災?
大家知道,Linux不是沒有病毒,而是Linux病毒不易四處傳播,感染他人。此話,根據何在?
2月28日,看了《***財經日報》一篇報道,題為“揭秘病毒產業鏈運作:操縱流量一年獲益數億”,把我嚇了一跳。制造病毒,形成病毒產業鏈,如此就會發大財,......真是匪夷所思也!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在這里,我想對大家說的是,Linux病毒就不會這么猖獗,表現溫柔多了。此話當真?
記得,在5~6年前,我就Linux病毒的傳播機制問題寫過一篇短文。現在,我把當時所參照的原文又找了出來,以便與大家一塊研究。原文題目很有趣味,是科普性文章,叫做“The short life and hard times of a Linux virus”(“一個Linux病毒的短暫壽命與艱難歲月”)。此文,最早寫于2000年6月10日,修改于2005年7月30日,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該文最核心的論據(之一)是,一個Linux二進制病毒要想感染某些可執行程序,那么,這些可執行程序必須具有被這個用戶所激活的病毒“寫入”的可能性。但是,一般而言,“the programs are owned by root and the user is running from a non-privileged account”,意思是說,用戶沒有這樣高的權限。由此,我們不難理解,Windows病毒為何那么猖獗了。
該文的結束語是:這不意味著,Linux病毒永遠不會成為一種流行病(epidemic),而是說,“a successful Linux virus must be well-crafted and innovative to succeed in the inhospitable Linux ecosystem”,意思是說,一個成功的Linux病毒必須是手法高超且具有非凡創意的軟件作品,才能在這個“不好客”的Linux生態系統中獲得最終的繁衍不斷(succeed)。
從歷史上來看,1996年秋,***次發現Linux病毒Staog,后來,在1997年1月31日,又發現一種類似木馬的Linux病毒Bliss,結果發現,兩者均與Linux內核存在缺陷有關,缺陷改正之后,就不易發生類似現象了。直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沒有實際發生任何Linux病毒的大流行,更談不上“泛濫成災“。應該說,Linux病毒非常溫柔,只是一個“話題”罷了。
近年來,病毒廠商發了大財,不是因為他們有“能耐”,而是他們運氣好。現在,蘋果的iPad,谷歌的Android,惠普的webOS都不怕病毒,只是有些應用程序表現鬼鬼祟祟(比如:“吸費”),類似木馬,只要從正規網絡應用商店取得應用程序,一般不會發生這種問題。當今,病毒制造者能夠發大財,是草根百姓的不幸,是業務主管們(特別是“高管”)的失職。我們無可奈何,烏乎!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85818901017ew0.html?tj=1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