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讓人云里霧里:哪片云“財”能下雨
像天上的云彩一樣莫測,“云計算”這個概念常常讓人感到云里霧里,在對于前景莫衷一是的同時,其背后隱藏的危機卻隱隱向我們襲來。
前不久,騰訊與360的“戰爭”無疑為即將到來的云計算時代蒙上了一層陰影。當用戶的數據、應用全在商家的云端后臺,固然享受到了種種便利,但如果這些商家發生火并,做炮灰的卻是用戶。在一個云計算應用尚不夠發達的市場,中國用戶第一次深刻感受到的卻是云計算安全的威脅。
從事件本身來看,云計算的危險性在于,要是哪天哪個云服務公司一不高興,停止你的云服務,整個互聯網都要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云計算最大的安全問題不是數據泄密——你硬盤上的數據可以被輕易竊取,也不是系統宕機——死了一個云粒子,還有千萬個在撐著,而是操控權的壟斷。
如果說,之前用戶還是以看客的心態在觀看一出鬧劇,當戰火燒到自己頭上,用戶才赫然發現,原來“我的電腦由不得我做主”了。
一朵價值8000億美元的云
今時今日,云計算已經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當你抱著筆記本在家里看YouTube視頻或使用搜索引擎時,你實際上是調用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機房中數量龐大的電腦所擁有的集體力量。由于互聯網的存在,這幾乎就像有一個巨大的超級計算機供你隨意差遣。這種現象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云計算。
我們現在在網絡上看新聞,聽音樂,購物,看電視,存儲文件。在許多城市中,幾乎每個博物館、銀行和政府辦公室等都有一個網站,大家可以在這些網站上完成諸如預約和支付賬單之類的事情,最終它讓我們節省了耗費在排隊和打電話上的大量時間。
SaaS(軟件即服務)被認為是云計算的典型應用之一,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件的模式,用戶不用再購買軟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軟件,來管理企業經營活動,且無需對軟件進行維護,服務提供商會全權管理和維護軟件。人們不需要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更新相應軟件,而是只要能連上互聯網,就能方便地使用這些辦公軟件,一切都由遠方的技術人員代勞。
云計算是這些軟件的基礎,而SaaS是云計算平臺上面的一種應用。云計算的服務導向模式實際上就是:賣“計算機”的不賣“機”了,改賣“計算”了;賣“存儲器”的不賣“器”了,改賣“存儲”了;IT廠商們不賣“服務器”,改賣“服務”了。
在云概念越來越熱的背景下,云計算也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遇。幾乎所有重量級跨國IT 巨頭從不同領域和角度開始在“云計算”領域扎根,美國硅谷目前已約有150 家涉及“云計算”的企業,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
無論是只把“云計算”當做部分業務的大公司亞馬遜,還是專注于SaaS 的小公司salesforce,都已經實現了商業模式上的成功,其最近5 年股價暴漲6 倍。此外,率先受益的虛擬化技術提供商VMWare 以及為績效評估提供云計算服務的SuccessFactors ,也在美國資本市場受到熱捧,被機構重倉持有,SuccessFactors 目前市盈率更是高達200 倍以上。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美國資本市場對“云計算”主題的認可程度和行業發展趨勢。
“云計算”龐大的市場規模超乎想象。IDC(國際數據公司)樂觀地估計,未來3 年全球“云計算”領域將有8000 億美元的新業務收入。
#p#
中國云不能簡單“以管控為目的”
面對熱火朝天的云計算,各國政府都表示鼎力支持。據媒體透露,美國聯邦政府很快將采取一種“云計算優先”的政策,也就是說在有安全、可靠、經濟的云計算服務可用時,聯邦政府機構必須優先使用云計算服務。這一消息是美國首位首席績效官Jeffrey Zients近日宣布的,此舉是美國政府“完善IT”計劃的一部分。
除美國外,世界其他重要經濟體也在大力推進云計算。日本內務部和通信監管機構計劃建立一個大規模的云計算基礎設施,以支持所有政府機構運作所需的信息系統,這一被命名為“Kasumigaseki Cloud”的基礎設施將在2015 年完工,目標是鞏固政府的所有IT 系統到一個單一的云基礎設施,以提高運營效率和降低成本。
中國各級政府也充分意識到了,政府的推動對于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并且公布了相應的云計算計劃。
7 月9 日,隨著中關村云計算產業技術聯盟掛牌成立,北京啟動實施“祥云工程”行動計劃,力爭盡快實現云計算技術的突破,搶占云計算產業發展的制高點。計劃到2015 年形成500 億元的產業規模,帶動整個產業鏈規模達到2000 億元,云應用的水平居于世界前列,使北京成為世界級云計算產業基地。
8 月17 日,上海市經信委正式發布《上海推進云計算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0-2012 年)》。未來三年,上海將致力打造“亞太云計算中心”,培育10家年經營收入超億元的云計算企業,帶動信息服務業新增經營收入千億元。
10 月22 日,工信部與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表明了國家層面對云計算產業發展的支持。
但是,我們需要看到,對于“云計算”并不能走簡單的“拿來”路線。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亞馬遜還是salesforce,在中國的云推廣都面臨一個很嚴重的“本地化”問題。對于這些國際大公司而言,中國是個特殊的國度,適合國外企業的運營模式,并不一定適合中國企業。
中國企業數量龐大,分布廣泛,不僅具備行業特性,更具有地域特性。同時,其外部競爭環境惡劣,自身發展方向經常調整,業務多變,因此,中國企業更需要靈活機動,能夠隨時按需求改變方向的信息化服務,其個性化需求格外直接。
這種個性化需求的背后,是對傳統管理軟件設計思維的顛覆。如果要想企業用戶能夠真正切實地把“云”應用起來,就必須放棄那種單純“以管控為目的”的思考方式,應該更深刻、更務實地思考,企業信息化的最根本目的、經營和管理的特點,以及團隊結構和工作方式的相對靈活性。如果“云”能夠更主動地去貼合企業的實際應用需求,減少刻板的流程約束,更深入考慮“人的主觀能動性”,它就很快會用起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今的中國企業信息化,并不是說企業花錢不花錢的問題,而是它能不能突破傳統的桎梏,運營商提供的服務能不能用的問題。
#p#
無法回避的“安全”和“服務”問題
一邊是政府的大力推進和強力支持,一邊卻是企業的謹慎觀望、小心翼翼。
據埃森哲卓越績效研究院和中國電子學會(CIE)云計算專家委員會聯合進行的最新調研顯示,59%的中國受訪者稱“十分擔心”云計算的數據安全性、隱私性和保密性,這一比例高于所有其他國家。鑒于此,目前只有43%的受訪中國企業正在使用或嘗試使用某種云計算,而美國的這個比例高達89%。
不足50%的受訪企業表示目前正在考察,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企業稱正在使用云計算。“安全”和“服務”成為云提供商所無法回避的兩個話題。
中國在云方面的支出將在未來兩年內顯著增長,但由于對安全的擔心和其他顧慮,云計算的使用率仍將低于其他國家。從云存儲采購來看,在中小企業市場,目前90%的中小企業采購云存儲能力非常低。但眾多云服務商也開始努力去打破“安全”和“服務”的屏障。
從市場的滲透情況看,在目前甚至是未來幾年內,云計算在中國仍是一門新興產業,其未來的發展,一方面有賴于云計算知識的普及,以及相關使用者對其評價和反饋。目前,各地政府對云計算的政策支持和相關的示范性工程,將給云計算的市場推廣帶來正面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云計算在價值鏈不同環節的一些交易點上采用新的價格和服務模式,交易成本降低,這可能導致價值鏈在該處斷裂。例如IT基礎設施的運行及第三方對SLA(服務水平協議)和總體可用性的獨立監督等都會改變。
此外,在云計算中使用專業IT基礎設施的入門成本降低,催生了大量小型創新型企業,這些企業能夠以最少的投資和靈活的運營成本在市場上發布新的IT服務產品。這會產生IT服務供應商的云計算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特別是亞馬遜通過提供易于使用的基本IT服務和作為網絡服務的中間件組件大力推廣的系統,將必然導致價值鏈新的環節產生。
舶來的云計算在中國是否會水土不服,如果過不了市場規律這一關,云計算就會變成浮云。同時,如果不能對后端操控權的壟斷進行有效監管,用戶會面臨什么,你懂的。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