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與SONET、ATM網絡有什么不同?
同步光纖網(SONET)是一種光纖傳輸標準,它關注于OSI模型結構中的物理層。SONET與國際上的SDH類似,最初是為語音流量如何在光纖網絡上傳輸而設計的。和第一層物理層協議一樣,SONET也用來保證各個光纖網絡鏈路的通訊。久而久之SONET進行了演變,包括數據服務方面——如幀中繼,T1和OC-3——光纖網絡連接方面。因為SONET最初是為語音設計的而非各種大小的數據包,所以用它來傳輸數據不是很有效,而且還需要許多含有不相干數據的數據包來實現正常傳輸。ATM是解決SONET低效率的一種方法。通過網絡適配器的使用,ATM網絡把數據分成更小的信元來傳輸。運行在SONET上的ATM使得家庭和企業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服務成為可能。
與此相反,ATM和MPLS都是數據傳輸協議,意味著它們都屬于OSI模型中的物理數據層,可用來實現點到點的數據傳輸。ATM和MPLS的主要區別在于,ATM是為電路交換環境設計的,而MPLS是在數據包交換中,如以太網或IP網。從他們的網絡拓撲構建方式可以明顯看出這種區別。ATM主要針對點對點連接,需要在每個物理或虛擬線路末端接入ATM適配卡。另一方面,MPLS的多對多拓撲結構中的工作方式與以太網交換機相似,允許每個網絡端點和MPLS網絡連接,并且符合特殊用戶的虛擬網。ATM要構造這樣的網絡,就需要在每個組織的本地安裝多個ATM網絡連接器。本身就是多協議的MPLS提供標簽交換技術,可以傳輸其他協議,包括通過MPLS網絡的ATM協議,比如兩個ATM端點可以通過一個MPLS網絡連接,實現彼此快速透明化地數據傳輸。
作者:Michael Brandenb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