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云計算提升業務連續性
雖然廠商希望引導企業將云計算作為關鍵應用的新平臺,但大多數企業并不會購買公共云作為他們關鍵業務應用的私有平臺,就現在的情況而言,他們的等待是正確的,他們應該一直等到業務連續性和災難恢復成為下一個云計算的關鍵應用為止。
道理很簡單。業務連續性應用可以在任何IaaS、PaaS和SaaS的組合中將云計算平臺作為IT系統中斷時的業務支持系統,這意味著企業可以繼續將內部系統用于日常處理,并利用云資源來保障業務的持續性,或者更簡單地說,云資源是企業的“熱備份”。
備份系統已經出現很長一段時間了。當銀行建立系統時,通常會在某地的某個數據中心中做一份與生產中心完全一致的備份,這一備份能夠在生產中心崩潰或者由于自然災難而無法運營時啟動。雖然建立災備中心要花費數百萬美元,但是不具備業務連續能力很可能讓企業每小時就損失數百萬美元。
利用云計算資源作為備份系統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現在大量的創新性云服務系統讓企業有了更多的選擇。這些系統能夠提供所有服務,從存儲到安全、應用處理和測試、企業軟件,甚至完整的平臺,并且,這些全都是可以定制的。現在,企業能夠在云中建立完整的系統,但并不是為了保持彈性或降低成本,而是為了擁有一個按需支付、能夠提供所有核心信息處理服務并可隨時啟動的平臺。
云計算的災難恢復價值
首先,利用云計算的成本是企業業務連續性策略的一部分。不需要任何數據中心投資,也不涉及到任何硬件或者軟件成本。另外,企業可以在需要時隨時啟動,只需支付實際使用資源的成本。這為那些平時無法承擔災備中心建設的企業提供了機會。這一策略比傳統方法能夠節省75%的成本,節省下來的大多是持續運營成本。
云計算提供商一般來說有三種,即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SaaS和PaaS對云計算世界來說很重要,但是考慮災難恢復時,首先應該關注IaaS云計算提供商。
IaaS提供商通常提供整個平臺,如Linux、Windows或其它操作環境,這些平臺建立在虛擬空間中,并配置給IaaS提供商的用戶。企業可以像使用自己的數據中心那樣使用這些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即服務意味著企業只需要為增量付費即可。
要牢記云計算提供商會按照不同的使用方式收費。有些提供商會按使用的存儲空間收費,有些會按小時收費,還有些會按使用的帶寬收費。企業在簽署協議之前需要了解收費方式和相應的服務水平協議(SLA),并確定SLA定義了企業對云計算提供商的期望。
其次,要考慮建立備份的速度,通常建立和測試相關軟件會花費1-2個月的時間。在此過程中,企業不需要購買和測試任何硬件和軟件系統,或者為數據中心場地進行談判。
除了成本優勢以外,這是利用云計算提供商來進行災備的更為實際的策略性優勢。企業可以僅僅使用一張信用卡就可以立即成為云計算客戶,并可能獲得免費試用期,也可能在一定使用限制下免費使用。
“自定義”是企業利用云計算來實現災備的***策略性優勢。企業的IT人員可以按需分配和配置備份場地,而不需要花費大量心思在硬件和軟件的采購上,也不需要到處尋找合適位置的數據中心場地。
***,云計算系統是無處不在的,只要能夠接通瀏覽器和互聯網,企業就能夠隨時隨地接入核心業務系統并繼續企業業務。這就解決了災難發生時員工無法到達辦公室或工作場所的問題。
從概念上說,這意味著如果企業的設施無法到達,只要核心員工能夠連上互聯網他們就能夠接入業務運行所需的關鍵應用和數據。考慮到云計算系統已經對網絡進行過優化,包括利用冗余點來優化性能和滿足提供商自身的災備需求等,使用基于云計算的應用應該是相對低風險的,這同時也取決于企業運行的應用類型。
#p#
云計算災難恢復的實施路徑
那么,如何制訂云計算導向的災難恢復策略呢?就像制訂通常的災難恢復策略一樣,云計算導向的災難恢復策略必須從了解需求開始,包括相關風險的成本。這樣才能為成本收益提供基礎,從而確定投資的總額。
然后,企業就能夠評估云計算提供商的匹配程度了。很多情況下,由于對應用的某些特殊要求,云計算并不適用,例如某些企業自有產權的核心軟件可能尚不支持云計算,或者很多企業的數據可能有特定的安全要求。實際上,在很多歐洲國家,金融數據是不允許離開國家的。而很多云計算提供商都位于國境之外,或作為操作的一部分會將數據復制到境外的數據中心。簡而言之,企業必須了解所有的合規性問題。
企業同時需要考慮某些內在的風險。企業需要相信所選的云計算提供商能夠生存到完成SLA,同時要考慮到很多提供商是風險投資創立的企業,隨時有可能會被賣掉,這種情況下服務水平會發生變化。雖然邏輯上企業的數據是存儲在專用的系統中,但這些數據在物理層面上是與別的公司的數據混放在一起的。某些情形下企業的數據可能在未獲得允許的情況下離開了原來的場地,例如與企業共享同一臺云計算服務器的另一個用戶有犯罪嫌疑時,執法部門有可能會扣留整臺服務器,而企業的數據也會一同被扣留在那臺服務器中。因此,企業必須同時考慮到收益與風險。
雖然仍有許多風險,但是隨著云計算不斷成熟,利用云計算提供商作為災備策略的一部分的好處會越來越多。很多提供商仍然沒有將災備作為他們平臺上的關鍵應用,因為利用云計算做災備的客戶目前并不是很集中,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客戶需要支持業務連續性為止。
現在的情況下,云計算是災備的一個不錯的選擇。相對于大型企業,這個選擇可能對中小型企業更有吸引力一些。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機構也可能會加入到這一趨勢中。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