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實施云計算需步步為營
在2010年的IT市場中云計算可算得上是風生水起、炙手可熱,用一位Gartner分析師的話來說就是“恰逢其時”,它也成為了全球IT和商業媒體眼中關注的熱點對象。雖然業內專家們對于云計算的確切定義仍有分歧,但是對于云計算模式所具有的巨大潛力卻保持高度一致,他們都認為云計算能夠在提高效率,提升擴展性以及降低IT運營成本等方面適用于各種規模的企業。
無論云計算的真正定義是什么,但事實上它已逐漸成為了IT行業發展趨勢的主流,在云計算應用得到真正普及之前,圍繞著業務連續性和服務、數據以及應用可用性的若干關鍵問題必須得到澄清和解決。
作為一個體育營銷代理公司負責組織全球重大體育賽事的IT經理,我對于我們系統的主要關注和目標之一就是24(小時)×7(天)可用。這一點對于正在順利進行的活動尤為重要,因為我們的雇員們對于遠程訪問重要文檔的需求與日俱增。
在決定哪一個解決方案在可靠性和投資回報方面更適合我們Fast Track公司業務之前,我曾考慮了多個云應用解決方案和傳統的災難恢復(DR)解決方案。
企業不應急于實施云應用
目前,將企業的關鍵應用和數據遷至企業外部的云已成為CIO和IT經理們考慮的主要因素,但是我卻建議不應當輕率地作出決策。在某些企業中存在著某些錯誤的認識,即可以將關鍵功能和服務托付于第三方外部供應商,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對管理過程和IT的控制,同時存在著對云供應商服務級別協議(SLA)能力和確保業務能夠按需訪問數據的關注。
一旦出現問題,服務不可用,供應商需要花費多長時間才能恢復服務并使其正常運行,以及故障將會造成多少信息的丟失?在考慮這一代表著Fast Track公司業務根本利益的關鍵問題時,云解決方案中出現的問題往往會造成業務的高級別風險,我們發現供應商需要近三個小時的恢復時間。在整個事件中,故障將造成高達每小時8000英鎊的經濟損失,這通常是任何企業都難以承受的。
基于這一點,實施云計算的公司首先應當向供應商確認供應商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是否能夠滿足針對可用性所制定的一系列嚴格要求,同時需要考慮業務連續性計劃和明確定義SLA的可靠性要求。
此外,企業必須深入關注不同應用和由自身所驅動的業務流程所需的連續性水平。很明顯,在某些應用中有些業務要比其他的業務更為重要,因此這些系統的正常運行時間和二十四小時可用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都不盡相同。例如,將一個用于整個銷售團隊的SAP應用托付給一個外部云供應商要比一個一周僅使用若干次的HR系統要更具風險性。
#p#
按優先級進行排序
換而言之,這里的優先級排序定義和評估了核心應用,從而確保停機時間不會對業務產生嚴重的影響。
公司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哪一個應用需部署在云中以用于災難恢復。這些關鍵問題包括:云戰略是否支持諸如倉儲、計價和SharePoint等關鍵應用,在發生故障后是否允許業務繼續運行?當IT中斷結束時,你如何脫離云并返回本地運行?
企業也應當提高對延遲和帶寬的關注,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在云中訪問數據和應用的速度。作為一個例子,可將原應用部署至云中,但不是專為云應用編寫的軟件包往往運行緩慢,有時甚至會在運行時發生崩潰,這基本上是應當首先避免發生的情況。
#p#
遷至云中
鑒于上述所有因素,我決定使用Neverfail公司的業務連續性軟件來保護我們最重要的資產——黑莓企業級服務器和Microsoft Exchange服務器。以前,我們不得不在系統宕機時給員工放假,我們的遠程操作人員也無法訪問電子郵件和重要文件。
可以想象,這給我們的客戶在管理細節和決策時帶來了挑戰。我們的主數據中心位于公司在倫敦的總部,而其基于Vmware公司虛擬化基礎設施的災難恢復站點則位于Maidenhead以外30英里。Neverfail軟件監控著整個應用環境的性能和可用性。其中最大的優點是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基礎設施,而有時會無法控制那些在云中的應用。當Fast Track的基礎設施進行維護工作或改動時,我們能夠輕松地完成相關任務,而不是在發生變化前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聯絡云供應商。
當備份和可用性結合起來時,企業必須非常清楚地認識企業連續性的益處。當你深入了解了業務流程的復雜性時,會發現運行業務的應用并不全是由云驅動的,而移動那些外部業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顯然,對于企業的的發展,云將在IT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企業總是需要有所保留,并詢問一些基本的問題,諸如哪些系統是他們無法承受損失的,哪些系統是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保留在公司內部的。
對于Fast Track而言,對關鍵應用進行優先級排序的業務連續性和使用有限時間全面保護關鍵應用,可以幫助實現最獲利的解決方案以及最高等級的可靠性和控制。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