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專家:行動起來 狙擊云炒作
原創【9月2日51CTO外電頭條】“云計算”已經被神化,在企業IT部門內也產生了兩極分化,云計算成了各種會議和演講的主題,它成了CIO時常掛在嘴邊的話題,但當我問及那些在IT部門工作的朋友是否部署了私有云或用上了公共云時,他們的回答無一例外都是“沒有”,許多人都表示別說云計算,就連虛擬化都還離自己很遙遠。
我認為云計算這個詞已經被過度使用(甚至有點變態),它的含義也模棱兩可,因此在IT部門內對云計算的看法大多是消極的。在和許多客戶交流時,我從那些有建設性的談話中學到了許多新東西,我開始問自己云計算究竟意味著什么,是否應該打破常規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VMware虛擬化專家:Vittorio Viarengo
一個最常見的誤解是,人們往往認為云計算就是“公共云”,公共云是由第三方供應商按服務形式提供的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這是一個有限制的定義,云不是目的,也不是外包,云給IT描述了一種IT服務架構、交付和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對于最終用戶,云計算意味著是簡化的,可通過瀏覽服務目錄自助訪問的IT產品(將服務認為是電子郵件或旅行預定),可以實時訂購和使用,云也意味著可以根據使用量進行付費,服務可用性(24/7)和可訪問性(從任何地方,利用任何設備)也應該非常高。
對于任何組織想要達到上面描述的這些目標,無論是企業還是服務供應商,都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實際上,我們現在可能已經不知不覺正在使用云計算,或正向云計算的目標邁進,如許多企業都開始在實施虛擬化,這都是朝云運營模式轉變的一種跡象。
最終用戶已經成為被寵壞的孩子,他們希望云服務能帶給他們更好的速度感,但對企業IT而言,這卻提出了一些更具體的要求,如:
◇ 服務目錄:IT產品需要象標準IT服務那樣隨時可用。
◇ 自助服務:用戶可以隨時從服務目錄任意選擇和訂購服務。
◇ 隨處可訪問:用戶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任意設備訪問他們訂購的服務。
◇ 按使用付費:用戶只為他們真正使用的資源付費。
這些代表了云計算的最高境界,為了交付這種服務,IT部門也必須在基礎設施和業務模式上做些幕后工作,包括架構的變化,如:
◇ 資源抽象:這是建立任何云計算基礎設施的第一步,這也是虛擬化是云計算基礎的原因,應用程序和服務需要從底層架構進行抽象,這樣才能實現在服務器之間,集群之間,甚至是數據中心之間自由地移動。
◇ 資源池:在云計算中,獨立的機器(服務器,存儲和網絡)都被轉化成“池”,位于池中的資源可以根據需要自動分配,池可在服務之間實現共享,它可以實現動態的自我平衡,以優化利用率和電力消耗。
◇ 自動化和彈性:為了讓基礎設施最有效地動態滿足多個服務的需求,同時為了提高云計算的經濟效益,資源池的管理必須高度自動化,所有例行任務都應該實現自動化,基礎設施可根據負載情況動態伸縮,出現問題時可以自我修復。
當我與客戶談及這些原則時,他們都顯得很興奮,并激起了他們深入研究這種新的計算交付模式的興趣,從側面推動了云計算走出炒作的陷阱,虛擬化讓許多公司看到了云計算的吸引力,也讓他們更接近云計算的真實本質,我希望云計算廠商停止一切概念炒作,將問題本質化,不要讓用戶再云里看花了。
原文名:Cutting Through the Cloud Hype 作者:Vittorio Viarengo
【本文乃51CTO精選譯文,轉載請務必標明作者和出處!】
請關注:VMworld 2010: 51CTO美國舊金山獨家現場報道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