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網民平均帶寬不及香港1/10 已成嚴重挑戰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50分報道,我國日前發布的第一部信息化藍皮書指出:寬帶化已經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制高點。當前我國需盡快制定國家寬帶發展戰略。我國帶寬年增長近200%,為何內地網民平均擁有的帶寬仍不及香港的十分之一?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小劉,從高中的時候開始接觸互聯網,到現在已經有7、8年的“網齡”了。現在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下班回到宿舍后也經常在網上玩游戲、聽歌。用在網上的時間越來越多,他對網速要求也就越高,但是卻總感覺這種網速滿足不了他的需求:
小劉:這個網速吧,哎……比如說1兆的帶寬,下載的速度根本達不到1兆,只能達到800多K。比如說在宿舍或者辦公的時候,如果共用一個網絡的話,如果有一個人占用網絡比較厲害,那么其他人就會受到影響。比如說玩游戲,玩著正起勁的時候,萬一卡了一下,你該得的東西沒得到?;蛘吣阆螺d資料,速度慢的話會影響到工作的進度。除了晚上以后,沒有人用這個網了,你才會感到網絡比較快。不然的話,這個網真滿足不了個人的需求。
但是讓小劉感到困惑的是,他的一個朋友從國外回來后告訴他,那里全國上網都是光纖接入,網速能達到好幾十兆,非??臁Kf的光纖接入,就是一種能夠提供高速帶寬的網絡傳輸方式。其實困惑的應該不止小劉一個人。日前一份報告稱,當前我國互聯網存在"速率低"的問題,遠遠達不到寬帶的速度標準。究竟現在我國上網速度是多少?與國際相比差距有多大?中國科學院鄔賀銓教授在昨天閉幕的2010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表示:
鄔賀銓:我們內地網民平均在國內上網速度大概是857kbps,而韓國是45兆。內地的網民平均擁有的國際干線帶寬每個網民只有2.34kbps,而香港的網民2007年就是20kps,所以我們現在內地的網民所占的帶寬不及香港網民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我國的寬帶化盡管發展非???,對每一個網民來說,帶寬仍然是比較低。
小劉也許沒有想到,他使用的1兆帶寬原來比2.34kps的平均水平竟高了這么多。帶寬簡單說便是傳輸速率,帶寬不足就容易導致網速慢。小劉認為這對他的工作和休閑都帶來了不便,但是從社會環境的角度看,影響遠不止這些。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陳金橋認為:
陳金橋:互聯網接入速度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效率。如果你去查找資料,如果你的連接速度比別人少消耗一些電力,都可以節能。所以互聯網連接速度本身不僅是消費者體驗問題,也涉及節能和環保。
鄔賀銓教授也表示,互聯網的寬帶化使流量以超常規的方式增長,移動互聯網將加大網絡能耗,能源約束已成為互聯網的嚴重挑戰。寬帶作為國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承載各種信息化應用的重要載體,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將寬帶發展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韓國、法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相繼出臺了寬帶發展的新戰略,光纖接入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我國第一部信息化藍皮書指出,寬帶化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制高點。當前我國需盡快制定國家寬帶發展戰略,推動寬帶化發展。盡管與國際相比,我國帶寬還存在較大差距。但是增長的速度還是很快,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份國際帶寬增長33.5%,而我國帶寬增長近200%。
陳金橋:我認為提升的空間非常巨大。從現在的平均1M左右的速度,那么我們在未來的三五年如果能夠提高到10M左右,那么我們就會有更大的躍進,不僅可以支持更多的業務,而且也使得人們不管在消費娛樂型的應用或者是生產工作型的應用都能夠取得更好的效率。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