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淡看出版業借iPad復興 蘋果存假象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
李開復在騰訊微博談論iPad
6月17日消息,“iPad給了紙媒希望:恢復昔日運營模式,停止分享,圈起內容,用其品牌收訂閱費。但這只是對蘋果偉大產品產生的假象。”昨日,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微博(http://t.qq.com/kaifulee)中,針對“iPad等平板電腦將成紙媒等出版業的救世主”的觀點***進行了置評。
如今,隨著蘋果iPad的火爆,飽受網絡蠶食的報刊出版業似乎發現新的商機,因為iPad最重要一個功能就是iBook電子書商店,出版商可借道iPad,靠正版出版物賺錢。
在美國,《紐約時報》公司近50名高管已會見喬布斯,商討合作iPad相關事宜。新聞集團***執行長默多克宣稱,新發布的iPad或將拯救報紙出版業。
誠然,基于iPad,未來有著巨大的潛在讀者群和客戶群,但在國內,版權意識薄弱,iPad能否給中國出版商帶來收入,從而在網絡時代成功突圍,眾人對此大多持悲觀態度,業內人士對紙媒寄望iPad也不看好。
李開復認為,“蘋果ipad給了傳統媒體一個錯誤的導向,紙媒應該擁抱互聯網,探索新運營模式。”他強調,互聯網帶來的潮流和變革,才是傳統媒體應該關注的,因為“沒有一個設備可以長期的阻擋互聯網的潮流。”
按照喬布斯的觀點,傳統媒體在積極尋找可以變相傳播的新媒介,iPad的推出并不代表著能解決所有問題。用戶愿意為獲得相關內容付賬,但內容提供者確不應該以大肆收取費用為目的提供服務。
易凱資本CEO王冉(http://t.qq.com/wangran)也坦言,紙媒的商業模式是廣告+付費,未來電子紙媒的商業模式也是如此。“如果你執意停留在紙媒時代,iPad當然不能拯救什么。”但終端誘發習慣,習慣產生模式。“它給愿意迎新的紙媒人提供了一條通向未來的隧道。”
但4399董事長、天使投資人蔡文勝(http://t.qq.com/caiwensheng)卻認為:“iPad這樣類似設備會改變整個出版行業,會是傳統紙媒重新洗牌的機會。”
有業內人士撰文稱:“紙媒之前就曾轉向渠道進行突圍,甚至也進軍網絡,但他們還是秉持著精英或編輯的內容路線,自上而下傳播,以訂閱廣告為商業模式,孤島的使用體驗,最終還是敗給SNS,Twitter等。沒有盈利模式,一切皆空,iPad或許會誤導他們不思改變,丟失變革機會。對于紙媒而言,做好內容供應才是關鍵,寄望iPad需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