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難就業 高中生放棄大學選培訓
原創中國大學擴招已經走過了十年,近幾年由擴招造成的高校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雖有所緩解,但逐年增加的大學畢業生人數仍然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困難。
2008年,全國560萬大學畢業生全國平均就業率為70%,半年后升至86%,比起200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仍下降2個百分點,同時畢業生的收入也出現明顯下降。
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又再創新高,達到610萬人,盡管中央政府出臺政策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大學生就業,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大學生就業市場依然面臨嚴峻考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不幸被列為失業人數最多的八個專業之一。
自2002年開始,曾經受到熱捧的計算機專業初次就業率就持續下滑。計算機專業人才看似已經“過剩”,而各大人才機構的報告中屢屢顯示,計算機專業是招聘需求最高的專業之一,計算機專業人才又像是“短缺”,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記者采訪了IT培訓機構華育國際的王老師,王老師解釋說:“目前企業需要的是能夠立刻進入工作狀態的人,尤其現在經濟環境不好,企業不能再給新人學習的時間。而大學學習以理論基礎為主,大學畢業生的實踐經驗少,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成為合格的職業人。”
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各大IT公司裁員消息不斷,IT人才市場萎縮是否也是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原因,王老師認為,“與其他行業相比,IT行業的人才需求仍然是非常大的,只是這種需求在向精深技術方向擴大,單純代碼堆砌類的低端程序員的需求是在縮小的。”
這樣的情況也促使越來越多的高考落榜生選擇IT培訓作為自己技能學習的主要方式。記者近日走訪了幾家培訓機構,發現參加IT培訓的學員仍以學生為主,且所占比例呈不斷增加的趨勢。
華育國際的一名學員說自己已經考上大學,但是由于學校并不理想,并且在大學要通過四年的學習才能畢業找工作,而在華育國際只需要一年就可以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實踐機會,不僅能夠獲得技能認證證書還能拿到學歷證書,這種有針對性的學習更適合自己,所以放棄大學學習而選擇IT培訓。
通常情況下,學生高中畢業后是以考入大學為第一選擇的,為什么有的學生寧愿放棄大學學習而選擇培訓機構呢?記者從華育國際的王老師處了解到,“IT培訓以就業為導向,根據企業的需求研發課程,達到與企業無縫連接,部分IT培訓機構都已經有了成熟的培訓體系,有配套的就業體系為畢業學員提供就業渠道,因此參加IT培訓業也成為進入IT行業的主要方式之一。”
計算機專業從最熱門專業到現在的最難就業專業之一,大學畢業證書不如某些技能認證證書好用,這種情況的確值得反思。而高中生也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