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云計算發展的推手
現今,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已不僅是國際IT業界熱炒的概念,已經開始在中國落地生根。通過長期對中國服務器市場的跟蹤研究,以及對云計算的密切關注,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IDC認為云計算將在中國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但前提是需要有更多的市場參與者投入到云計算的運營當中。
IDC認為,與其說云計算是一項新技術,倒不如說它是一項在業務模式方面的創新。從技術角度來講,云計算由一系列新技術組合而成。它由分布式計算、網格計算等技術發展而來,并融合了近年來的熱點技術如虛擬化、Web 2.0等。從本質上來講,云計算實際上是服務器虛擬化技術和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兩者的結合,并輔以其它技術。其核心是將某一或某幾個數據中心的計算資源虛擬化之后,向用戶提供以租用計算資源(Computing Resource)為形式的服務。而這種提供計算資源的服務實際上并不是新技術,而是業務模式上的創新。
IDC中國企業級系統和存儲研究部高級分析師周震剛認為,云計算業務在中國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越來越多的IT供應商將中國作為云計算業務發展的熱點區域。而目前云計算業務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
通過對云計算產業鏈的深入分析,IDC認為對云計算產生影響的主要環節包括最終用戶、供應商(包括硬件設備廠商和云計算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云計算業務的運營機構。
在最終用戶方面,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的業務正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而飛速發展。對于正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而言,自己投資建立計算中心的投資回報率較低,并且很難與業務的快速成長匹配。而云計算的租用模式剛好為這些中小企業提供了合適的解決方案。同時,中國在未來幾年中將承辦的世博會、亞運會等一系列大型活動,也可以借用云計算模式來提供伸縮性的IT基礎架構,并進一步節省成本。云計算對于計算資源更有效率的利用,也使其在節省能耗方面成為"綠色IT"技術的代表之一,這又與中國政府"節能減排"的政策相符。因此,中國市場上最終用戶對于云計算的需求將成為其在未來幾年中高速發展的基石。
從IT供應商角度來說,眾多的服務器、存儲硬件廠商以及平臺軟件廠商都希望通過云計算平臺將自己的產品推廣到發展中的中小企業中,并將其IT環境鎖定在自己的平臺上,以便在這些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能夠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因此, IT供應商對于云計算市場,尤其是中國的云計算市場也表現得異常熱心。
云計算運營商是目前國內云計算產業鏈中最薄弱的一環。政府及其下屬的企事業單位是國內云計算運營的主體,主要面對公共計算領域。這種由政府機構主導的運營模式將在云計算業務發展的初期成為主要模式,但是還將會有更多的企業投入到該業務的運營中去。周震剛認為,國內更多類型的云計算運營商的發展,將會成為推動中國云計算市場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電信運營商、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具有成為云計算運營商的潛力。這些企業都擁有大型的數據中心,而這些數據中心并不都是7X24小時滿負荷運轉。這些數據中心的計算資源可以在空閑時打包成云計算虛擬機,為用戶提供服務。這種對計算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將成為這些企業的新贏利點。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