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卷入千萬貨款風波緊急內部調查
面對金融風暴,IT廠商短暫的抱團行動看似取暖有方,但也暗藏了諸多不確定因素。
日前,一則“惠普(中國)公司欺詐物流公司越海科技千萬元貨款”的消息在IT渠道圈內流傳甚廣。事情起因是2008年11月,惠普深圳公司聯手越海、騰訊組建的“國內首個一體化電子商務供應鏈平臺”。
“當時我們并沒有太多顧慮,畢竟惠普是一家大公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收取千萬元貨款之后的惠普公司,并未按照承諾進行貨品的推廣。”昨日,國內IT物流企業越海科技業務經理陳迪文在電話中對任思強表示。
惠普(中國)方面新聞發言人表示,這個事情正在內部調查中,暫時沒有進一步的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5月26日下午,由惠普(中國)公司副總裁邵冬牽頭,惠普召開了緊急會議研究 “千萬元貨款”的處理方法。
許諾“庫存不超2個月”?
一位自稱越海科技公司工作人員的人在相關網站上稱,2008年10月,惠普深圳公司總經理徐鍇俊與越海科技、騰訊拍拍網洽談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網絡銷售。“越海科技在中間起到商務以及物流的平臺。按照惠普的指令把貨物先買斷,再進行網上的咨詢和銷售。同時,惠普會進行各地的大幅度宣傳以及人員的配合來主導整個運作。”
27日,陳迪文證實了上述合作模式。但她表示,在越海將惠普價值千萬元的2000多臺產品買斷后,惠普并沒有開展宣傳以及進行配合。
“其實當時公司也有所顧慮,因為越海科技只是一家物流公司,如果為惠普背負庫存,一旦項目沒有惠普設想的順利,這些庫存應當怎么處理?”上述工作人員稱。但讓越海科技最終達成合作的是,徐鍇俊曾口頭許諾,惠普絕不會讓庫存超過2個月時間。
“從我們發現惠普推廣方面出現問題時,就開始催促對方。千萬元的貨款以及庫存對越海的資金多少有所影響。”陳迪文稱。另一家合作方騰訊拍拍網同樣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關鍵人物已離職
據悉,2008年底三方簽約時,徐鍇俊就曾表示,以前惠普物流要經過經銷、代理等多個環節,如今這些中間環節都可以省去了。選擇越海物流,將復雜的供應鏈管理變得“一步到位”,不僅大大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成本。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合作最終破裂,并讓惠普(中國)背上“欺詐”之名?
昨日,記者致電惠普(中國)公司得知,徐鍇俊已離職。惠普(中國)方面新聞發言人表示,這個事情正在內部調查中,暫時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據知情人士透露,5月26日,惠普(中國)高層下午召開組織會議,商討關于與越海、騰訊公司千萬元貨款的處理方法。該會議由惠普(中國)副總裁邵冬牽頭。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邵冬表示,她剛剛獲悉公司與越海有上述合作,“非常理解”越海的急切心情。但她也表示,從書面合同信息看,并沒看到所稱的“口頭承諾”——庫存不超過2個月時間。
陳迪文告訴記者,目前越海已經對庫存的巨量惠普電腦暫停推廣,等待惠普(中國)高層的處理。同時,越海也將2008年底與普惠簽訂協議的相關憑證遞交普惠。
行業觀察
PC壓貨引發渠道商跑路
“在IT界,PC商向下壓貨,收取貨款后不遵守口頭承諾并不少見,但合作方僅憑合同文本去理論勝算并不大。”昨日,一位IT業資深渠道分析人士稱,此前,外資PC巨頭戴爾與中國物流合作方中郵也因涉嫌商業欺詐對簿公堂。按照戴爾方面規定,中郵拿貨時預付50%貨款,但由于戴爾并未配合產品后期推廣,中郵拒絕支付剩下50%貨款。
“上游廠商向下壓貨,又不幫忙渠道出貨,造成產品砸在經銷商和物流公司手里,這樣的情況很普遍。”上述人士稱,最惡劣的情況是,經銷商一旦可以將手中貨款變現,或者無力支付日常開支時,就會選擇跑路。
2008年,曾是惠普(中國)核心經銷商的廣州IT渠道商紅爾豐因經營出現問題、資金鏈斷裂,選擇不顧債務和未結貨款,丟鋪潛逃,導致惠普(中國)遭受了數百萬元損失。
“其實惠普(中國)與越海的關系,看來并非合作,而是前者將后者視為大客戶。”分析人士指出,為了完成業績,PC業務員更樂意將產品以低廉價格向下直銷,而下家如何再銷售,都與惠普業績無關。
大參考創始人李易認為,單從《合同法》上看,惠普(中國)公司也許不用承擔法律責任,但折射出其渠道管理混亂,銷售層信用缺失等問題。
由于受到金融海嘯沖擊,市場需求放緩,迫使PC商與產業鏈上下游不斷尋求“抱團取暖”的應對方式。國內PC品牌聯想去年也在C2C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上組建了網絡旗艦店。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