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摩爾的傳奇IT生涯 最難做出的決策是裁員
1959年1月,時年30歲的戈登-摩爾(Gordon E. Moore)是仙童一位主管,當時其大學同學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發表了集成電路處理器理論。此后,IT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主要發展應歸功于將晶體管、電阻器和其它元件以越來越小的形式壓縮到硅晶圓中。
現年80歲的摩爾博士和另一位仙童聯合創始人杰-拉斯特(Jay Last)博士這些年親眼見證了他們開發的硅處理器服務于人類的發展成果。
5月8日,摩爾和拉斯特有幸參加了在計算機歷史博物館舉行的集成芯片50周年慶典。摩爾表示:“上世紀60年代,我們考慮的是開發出下一代產品,當然并不知道會影響自己的客戶,更別提影響整個世界了。”
摩爾以設計出“摩爾定律”而聞名于世。他的文章最早在1965年4月19日的電子雜志上發表。其定律稱:“放置在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數量將呈指數級增長,大約每兩年翻番。”摩爾的文章題目是:“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元件”。其主要論點有:
“最低元件價格下的復雜性每年大約增加一倍;當然,短期內會保持這一增長率;在更長時期內,該增長率會略有波動,盡管還沒有充分的理由來證明,但這一增長率至少在未來十年內可以維持在一個常數。這意味著到1975年,將有65000個元件,我認為這65000個元件將密集在單塊硅芯片上。”——節選自電子雜志,1965年4月19日期刊
很少有科學預測能如此切中目標。因為所有電子數字設備都使用硅處理器執行計算任務,所以衡量電子數字設備能力的手段都與摩爾定律密切相關。處理速度、內存容量、甚至數碼相機的像素都與摩爾定律相關。所有這些產品性能都以指數級速度得到改進,摩爾定律成了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技術變化主要驅動力的最好描述。
摩爾認為,在業界轉向其它材料之前,硅芯片還有幾年的黃金時期,可能是5年。這樣,摩爾定律將持續影響到2014年。摩爾說:“我認為我們現在著手研究的應該是21納米工藝,英特爾目前正在開發該工藝。”
摩爾說:“要摒棄硅處理器,發現新材料需要投入巨資。我們已經建立了先進的化學實驗室用于芯片研究。我們用于觸發汽車安全氣囊的芯片很小、很重要。在處理器發展的50年中,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事情。”
回顧歷史,摩爾承認并不是所有項目都能按預期進行。他的公司也犯過許多錯誤,這都是寶貴的經驗。摩爾說:“我們在1975年曾開發過1500萬美元的手表。希望把這款手表打造成具有表、計算機和天氣預報功能的設備,配置有硬盤,我們認為該款手表可以完成很多工作,但結果其性能糟糕透了。”
摩爾認為最難做出的決策就是裁員。他說:“1974年爆發石油危機期間和1985年硅谷衰退時期,我們需要關閉工廠,一次解雇9000人,那是最難決策的事情。”
摩爾表示對過去的發展并不感到驚奇。當然,摩爾幾乎見證了所有事情的發展。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