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分論文:論軟件項目的進度管理(例文二)
2001年10月,我參加了XX市農村信用聯社綜合業務信息系統(以下簡稱XX系統)的分析和開發,該系統由我聯社與乙集團公司聯合開發,系統采用C/S體系結構,主機采用兩臺IBM RISC/6000 S系列機,操作系統為IBM的AIX 4.3.3,數據庫選用IBM 的DB2 UDB 6.1 ,磁盤陣列選用IBM的7133 SSA 串行存儲體系結構,前臺為SCO UNIX 5.0.5,中間件采用IBM Txseries CICS,編程語言采用SQL和C。
XX系統面向交易、以客戶為中心、采用大會計模式,以縣級聯社為單位設立一個帳務系統,改變原來的儲蓄、對公等總帳分開的做法,并以會計核算為核心,把整個帳務系統融合在一起,實現本外幣合一,將柜員管理與柜面業務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業務種類碼來劃分整個業務系統,打破傳統的業務品種和業務部門的界限。
XX系統分兩期實現,***期為期14個月,已于2002年年底完成并投入運行,主要完成農村信用社柜面業務,包括儲蓄(對私)、對公、信貸、系統內電子聯行、通存通兌、與人行的天地對接、中間業務等;目前系統內共設機構87個,柜組415個,業務操作員三千余名。第二期為期一年,尚在開發中,主要為卡業務(包括與人行的一卡通、自辦農信卡業務等)及客戶自助業務(包括ATM、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
在XX項目中,作為聯合開發的甲方主要代表,我擔任項目的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設計和一期項目的項目管理,跨地區通存通兌接口模塊的詳細設計與實現等工作。
軟件開發項目進度管理是軟件開發項目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有效的進度管理是保證軟件開發項目如期完成的重要環節。在XX一期項目軟件的開發過程中,為保證軟件按時完成,我采用PERT計劃評審技術及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
1、采用PERT計劃評審技術標識關鍵任務
采用PERT計劃評審技術標識關鍵任務。XX項目計劃中規定了一期項目的的交付期限為2002年年底。整個一期項目長達14個月。在一期項目的開發過程中,采用的是 “改進型瀑布模型”,我們從可行性分析結果出發,使用快速原型方法來補充和完善需求說明,還對信貸部分的需求進一步細化。從設計階段起的各階段基本采用了傳統的開發方法,各階段的結束標志比較明顯。所以在軟件的開發過程中,我采用了PERT計劃評審技術對開發過程中的各關鍵任務加以標識,允許關鍵任務以外的其他任務在機動期內伸縮。而關鍵任務的伸縮不得超過一周。當遇到關鍵任務延期時,我召集大家尋找原因,并由主要責任人簽字。把這種責任作為業績考核的一部分與收入掛鉤。
在標識關鍵任務的同時, 根據PERT圖,允許某些任務的并行。在概要設計階完成并通過評審后,允許各子系統在詳細設計階段及實現階段任務上的并行進行。我把系統劃分成儲蓄對公、信貸、聯行三個子系統,在概要設計階段的任務一完成,就將開發人員分成三個小組,分別進行上述三個子系統的詳細設計與實現。實現了在這兩個階段上任務的并行,也確保了項目的如期完成。
2、著重考慮人員在整個項目開發過程中的安排
著重考慮人員在整個項目開發過程中的安排。我從各縣聯社抽調業務骨干,作為業務分析人員,提出并確認需求。考慮到本項目完成后的維護需要,在乙方開發人員大部分撤離后,維護任務將主要由我社一方承擔,所以從概要設計階段開始,我方派出了三名高級程序員,分別參與儲蓄對公、信貸、聯行子系統的設計,繼而參與詳細設計、編碼實現,也為后來的維護作準備。
3、減少開發人員之間的通訊障礙,提高生產率
減少開發人員之間的通訊障礙,提高生產率為了確保項目的如期完成,我們事先規定了文檔編寫規范、命名規范,重視文檔的編寫、保管等工作。重視文檔與設計的一致性,先修改文檔,再修改程序,不至于因為文檔與設計的不一致而影響工期,對跨越里程碑的文檔修改設置嚴格評審。為了減少開發人員之間的通訊障礙,還啟用了Notes系統,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內部Mail進行交流,及時溝通,減少誤解。
4、跟蹤和控制項目計劃的執行
跟蹤和控制項目計劃的執行。為確保本項目的如期完成,在項目開始后,我們定期召開各組長會議,讓組長們報告各自小組的進展情況及遇到的問題。通過交流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法。我對照計劃,跟蹤實際執行情況,如果項目進展順利,在預算范圍內,我會適當放松一些控制;但只要一有問題,我會盡可能幫助排解。例如,在編碼及單元測試時,因為時間比較緊,尤其信貸組,按揭貸款和跨社多頭貸款控制的編碼過程中遇到些阻撓,測試也不夠充分,加之個別人員流動,我只好調整計劃,適當調整人員,還讓信貸組開發人員加班加點。有時我也找個別開發人員交談,以了解他們對開發進展情況的評價,以及他們個人遇到的一些問題。盡我所能幫他們解決問題。
在本項目的開發過程中,所有由于以上采取了以上的技術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項目的如期交付(一期項目按計劃已于2002年年底交付并投入運行)。其中采用PERT計劃評審技術,標識各階段的關鍵任務,允許一些任務的并行執行是比較成功的,劃分的儲蓄對公、信貸、聯行三個組在詳細設計與編碼階段的并行執行,縮短了整個項目的開發周期。重視文檔的編寫,效果也比較好,內部Notes的啟用減少了通訊障礙,提高了生產率。安排本系統員工的積極參與也是成功的一面,參與過需求分析和確認測試的我方人員在系統上點過程中對培訓輔導幫助很大,而參與概要設計起各階段任務的三名高級程序員更為系統投入運行后的維護提供了方便。一方面,這些人員參與了從概要設計階段起的各個階段,熟悉了整個的實現過程;另一方面,這些員工熟悉業務,在后來的改正性、完善性維護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對人員的流動把握不足,尤其對乙方人員的流動更顯得無可奈何。很大程度上帶走了經驗,也影響了進度。同時,也沒有充分考慮到本系統內參與設計人員的流動。項目初期,本想增加候補人員的,但考慮到那樣做還得培訓,同時也增加通訊、交流的時間,擔心反而會影響進度,所以未安排充分的候補人員。致使人員離去時只好再作調整,顯得有些被動。所以對于人員的流動,現已作為一項約束,限制人員流動率不得高于某個百分點而在二期的開發合同中明確規定,相信會帶來好處。
另外,在項目設計過程中未充分考慮代碼的復用,復用程度比較低,三個組間復用的只是本項目公用的如記帳部分等,還有就是各自組內的代碼積蓄了。開發效率比較低,也正因如此,不但延長了編碼時間,而且還必須加強測試。如果能加大復用力度,在保證項目的進度和系統的質量方面會更完善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