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級編程競賽中,這可能是人類最后一次戰勝AI了 精華
昨晚,一場轟轟烈烈的人類 vs AI的比賽結束了。
而人類,這一次,險勝。
暫時守住了勝利。
在整個排行榜里,人類選手Psyho贏得了第一。
而第二名,正是一個本不該屬于這個榜單里的選手,OpenAI。
在比賽結束之后,OpenAI的總裁OpenAI總裁Greg和奧特曼,也第一時間發來賀電。
Psyho的評論區里,本來應該是一片歡呼,但,我一片翻著評論區,卻有一點惆悵。
因為大家的評論,都帶有一種魔幻的悲觀主義色彩。
這種感覺,就像在籃球場上,你拼盡自己所有的力氣,終于在那個被所有人看好的天才少年頭頂上,完成了一記絕殺。
歡呼聲在你的耳邊炸裂開來,所有人涌上前慶祝,來慶祝你的勝利。
可是所有場外的觀眾都知道,你只是一個配角,只是一個背景板。
對面那個天才少年,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
在他的臉上,你看不到絲毫的沮喪或慌亂,甚至連汗水都不曾滴落下來。
他只是平靜地注視著你,那眼神里甚至帶著幾分饒有興致的贊許,走過來,拍了拍你的肩膀,跟你輕輕說了一句:
"打得漂亮,朋友。"
你剛才拼盡一切的那一擊,對他而言,只是一場主角成長旅途中的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僅此而已。
下一次,他會以更強大的姿態回來,徹底碾碎你這點微不足道的勝利。
你內心清楚地知道,他才是那個被命運選中的主角,而你,只不過是為了彰顯他的強大而存在的背景板。
這場比賽,注定只是你曇花一現的高光時刻,而下一次相見,就是這個故事無可避免的結局了。
所有的觀眾,這個時候,都想到了一張圖。
好像那么多年前的故事,又再一次重演了。
九年前,在首爾,一個名叫AlphaGo的程序,在十九路棋盤上,將人類數千年的圍棋智慧徹底擊潰,李世石投子認負的那一刻,一個時代結束了 ?。
只是這一次,人們從一開始就知道。
誰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了。
莫名心傷。
雖然我是個完全不懂編程、也沒有參與過競賽的純種菜雞,但是這兩天,我對這個競賽還是非常關心的。
因為本來是一場人類之間的頂級競賽。
但,OpenAI以贊助商的身份,宣布進場。
而這次,已經不是一場人類間的競賽了,而是AI與人類之間的戰爭。
這個比賽,相信很多粉絲大佬可能會知道,叫做AtCoder World Tour Finals 2025 Heuristic Contest。
給一些不太了解這個比賽的朋友,簡單解釋一下這個比賽的意義。
簡單來講,AtCoder World Tour Finals(簡稱AWTF)是由日本知名的在線編程競賽平臺AtCoder舉辦的一場全球頂級編程賽事。
每一年,根據AtCoder全年舉辦的比賽成績選出排名前12名的選手,邀請他們來到東京,決出世界冠軍。
有兩個賽道,Algorithm(算法)和Heuristic(啟發式)。
而這一場比賽,就是AWTF2025的Heuristic(啟發式)賽道的比賽,7月16號開始的,早上9點到晚上7點,一共比賽10個小時。
而今天17號,則會進行Algorithm(算法)的比賽。
Algorithm(算法):賽場給出 4-6 道獨立題,每題都有唯一正確輸出;你必須在限定時間里一次寫對,系統才給滿分。
Heuristic(啟發式):賽場只給一大題,最優解本身沒人知道,官方只公布評分函數;選手可以反復提交、調參、用貪心或模擬退火等花式辦法把分數往上抬,最后按得分高低排名。
簡單來講,啟發式算法其實就是一句話:
“我也不知道真正最完美的答案是什么,但我先憑感覺找個差不多的,然后再慢慢調整,看能不能越來越好。”
就好像你去調咖啡一樣,一開始不知道多少糖、多少奶才最好喝,于是就先隨便加點試試看,喝一口覺得不夠甜,再多加一點糖;再喝一口,又覺得奶味太淡,再加點奶。就這樣一次次試,一次次調,慢慢地逼近你心目中那杯最棒的咖啡。
這整個反復嘗試、逐步改進的過程,就是啟發式算法在干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選手的直覺、創造力、以及經驗積累,變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為什么,人類還能暫時和AI在這個領域一戰高下的原因之一。
昨天上午9點,比賽正式開始。
可以看到所有的選手,都在一個小屋子里,鏖戰10個小時。
僅僅開賽15分鐘,實時排行榜上,OpenAIAHC就以光速提交了一份解答。
給解說都干懵逼了,瘋狂的喊著, woc OpenAI!OpenAI!
在隨后的7個小時里,OpenAI一直占據榜首,幾乎就是全程壓著所有的人類打。
這一幕仿佛當年的圍棋之戰重演,AI在前面狂奔,人類咬緊牙關,不斷逼近極限。
而在7小時之后,Psyho站了出來,第一次超越了OpenAI,站在了榜單第一的位置上。
然后,統治了一個半小時。
直到時間還剩1個多小時的時候,OpenAI又一次提交,重奪榜首。
那一瞬間給Greg激動的,第一件事,趕緊先發了個朋友圈。
所有人,當時都覺得,沒有了希望。
這次,可能AI要勝出了。
但是,在還剩46分鐘的時候,還是Psyho,還是這個來自波蘭的傳奇程序員站了出來,直接把OpenAI擠了下去。
向全世界宣告,我們人類,還沒有失敗。
而這一次的提交,直到比賽結束,OpenAI都沒有再能撼動Psyho的分數了。
19:00,大賽計時歸零。
隨著終場鈴聲響起,所有選手的最后提交自動鎖定。在現場觀眾屏息的靜默中,最終暫定排行榜定格了。
Psyho名列Exhibition榜第一,OpenAIAHC第二!
人類,在這艱苦的10個小時的戰爭里,暫時勝利了。
哪怕只是一場表演賽的暫時勝利,但我覺得,它所代表的意義早已超出了比賽本身。
當晚推特、各種論壇里貼滿無數振奮的留言:
“Psyho以一己之力扛住了AI的沖擊,了不起!”
“仿佛看到了平成時代電競動漫里的場景:男主角背水一戰,險勝強大的機器人對手,為人類爭了一口氣。”
Psyho,這個來自波蘭的程序員,在過去十幾年里,他曾七次闖入Topcoder全球馬拉松賽總決賽并五奪世界冠軍,光榮、驕傲,哪怕現在年過四十,依然被無數年輕程序員視為偶像。
賽前,他為了準備這張比賽,列出了一張密密麻麻的任務清單。。。
他在推特上自嘲說:“從沒感覺過自己這么不夠用。”
我想,他也并沒有想到,在他去年拿到資格的那一天,會經歷這么史詩的一場戰役。
這位人類中的傳奇,拼盡了他職業生涯所有的經驗和技巧,終于在比賽的最后時刻驚險地實現了反超。
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這場勝利更像是一個奇跡,一個美麗卻脆弱的奇跡。
因為這一次的AI還只是第一次走上舞臺,它還年輕,尚未成熟,甚至還帶著一點初出茅廬的生澀。
它輸掉了這次比賽,但它很快就會從失敗中學習,變得更強、更快、更不可戰勝。
就像當年AlphaGo輸給李世石之后,僅僅幾個月便以絕對碾壓的姿態徹底橫掃圍棋界一樣。
人類在這一次僥幸勝利背后,隱約感覺到的是一種莫名的宿命。
這是一場早已注定的結局。
就像前面的那場籃球賽一樣,背景板式的勝利,終究只是為主角的傳奇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下一次,AI回來時,會以主角真正的姿態,宣告屬于它們的時代徹底降臨。
而人類所能做的,只是銘記這最后的高光時刻。
雖然短暫,雖然必將被淹沒在未來的浪潮之中。
但至少在此刻,我們還能自豪地說一句:
“看,我們曾經贏過AI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