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深遠影響
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將從工業AI的效益、應用現狀及國內廠商的突破等方面,深入探討AI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價值與挑戰。
工業AI的潛在效益
工業領域具有顯著的規?;卣?,這使得AI技術的微小改進能夠在海量生產中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23年工業占全球GDP的28%,約為29萬億美元。在此基礎上,AI滲透率每提升1%,預計可帶來3000億美元的經濟增量。與消費互聯網的流量變現模式不同,工業AI通過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創造出更具可持續性和抗周期能力的價值。
以鋼鐵行業為例,通過AI技術降低能耗和提升效率,若煉鋼過程中噸鋼成本降低10元,對于千萬噸級鋼廠而言,每年可節省過億元。這種規?;男б嫣嵘?,正是工業AI的核心價值所在。
工業AI的本質是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制造經驗的快速沉淀和規模復制,降低“精耕細作”的成本。傳統工廠中,高效生產需要大量熟練工人、專業團隊以及長期的工藝調試和優化。而AI技術能夠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規避人類生理局限帶來的生產風險,實現高效、穩定的生產監控與操作。
工業AI應用的循序漸進
盡管工業AI的潛力巨大,但其發展和應用仍需依賴人類的協同。目前,工業AI的應用并非完全獨立,仍需人力支持以發揮最大效益。在工業領域,AI工具的選擇需根據具體場景和需求進行匹配。例如,在需要創造性設計的領域,如新材料分子設計,生成式AI可提供輔助;而在高精度分類任務中,如精密零件缺陷檢測,判別式AI則更為適用。此外,動態決策、知識管理和根因定位等任務,仍需工程師與AI協同完成。
圖片
以工業軟件行業為例,中控SCADA軟件推出的AI功能,如AI問答、趨勢預測和3D模型生成,雖然為工程師提供了便利,但仍需人工輸入詳細需求并將其應用于實際工程中。AI技術雖然發展迅猛,但工業AI的成熟應用仍面臨挑戰。工業數據的積累是關鍵,只有深入了解行業生產場景和工藝,并擁有大量工業數據作為分析基礎,才能構建真正的工業AI大模型。目前,許多所謂的“工業AI”產品,實際上只是常規大模型的簡單包裝,缺乏深度的行業數據支持。
國內廠商在工業AI領域的突破
近年來,國內廠商在工業AI領域加速布局,逐步構建起工業AI類產品的解決方案。頭部企業如華為、百度、阿里云等,依托資金和技術優勢,推出了工業視覺檢測、預測性維護、智能排產等平臺化產品。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中控技術等企業大力發展AI技術,推出了一系列工業AI解決方案,幫助工廠實現自主生產、監督和優化。此外,眾多垂直領域廠商也在汽車制造、半導體、能源等行業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力。
工業AI的落地需要深度綁定OT(運營技術)知識沉淀,才能在具體生產場景中創造價值。以中控技術為例,其在工業AI領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數據積累,中控技術擁有超過100EB的工業數據,產品設計更加貼合生產場景;二是資金支持,作為自動化領域的頭部上市公司,中控技術在AI技術研發方面具備充足的資金保障;三是業務構成,其核心客戶為規模大且資金充裕的頭部工業企業,對工業AI的落地具有較高興趣。
圖片
中控技術還開放了SCADA全系產品供用戶免費使用,包括數采、組態、數據庫、流程圖、報警、報表、web、APP等功能,并接入了AI工具,如3D模型生成、AI助手等。這一舉措不僅為一線工程師提供了便利,也為工程實施降本增效。
結語
AI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逐步推進。技術的發展為工業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需要從業者不斷學習和適應。AI工具的使用能夠提升工作效率,但AI技術的成熟應用仍需結合行業經驗和專業知識。工業AI的未來值得期待,但其發展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本文轉載自????軍哥說AI????,作者:軍哥說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