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模型的產品化過程 原創
“ 怎么把技術打造成產品,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隨著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結束,人工智能的應用被提上了日程。
什么是人工智能的應用?
人工智能的應用就是把人工智能技術與具體的應用或業務場景相結合的過程。
而怎么把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場景相結合,以及與哪些應用場景相結合,就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01、大模型的應用現狀
在人工智能大會上,百度總裁李彥宏說,去年是一個千模大戰的場景,直到現在很多企業還是在卷基礎模型,某某模型又出現了什么新功能,某某模型趕上了GPT4等等。
而阿里云創始人王堅院士也曾說,國內的現狀是基礎模型做的還不錯,但應用做的還不夠好。
而看了一下市面上關于人工智能的應用,基本上都是基于大模型本身的能力,做一些AIGC方面的應用。
比如,回答,寫文章,論文,總結;然后還有一些文生圖,文生視頻,數字人等應用。
主要形式就是聊天機器人,能解決的問題也很有限。
但很明顯,大模型不應該只用來解決這些問題,人工智能的作用是學習人類,甚至是超越人類,而不是僅用來處理這些設計和創意類工作。
因此,大模型的應用成為了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大模型怎么和具體的業務領域相結合,然后使用大模型來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然后其結合的方式,表現的形式應該是什么樣的?
這都是大模型應用需要解決的問題。
02、大模型技術的產品化
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技術的本質就是制造工具,而制造工具的過程就是技術產品化的過程。
因此,大模型與應用場景的結合,就是利用大模型技術打造出一個個具體的產品。
聊天機器人小程序,感興趣的可以點擊查看,有建議的可以留下你的建議:
在上篇文章——??關于企業級人工智能應用常用架構??中說過,企業在使用人工智能的技術架構中的主要形式是大模型+本地知識庫,而在今天我覺得應該在加一個應用場景。
大模型 + 本地知識庫 + 應用場景 = 產品
大模型+本地知識庫只是一個工具,一個用來解決具體業務問題的工具;比如說,人工智能+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工業制造,人工智能+金融/財政/能源/礦產等各個領域的應用方向。
人工智能+
而怎么把大模型與不同的應用領域相結合,這才是大模型產品化過程中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不同的應用領域中,大模型發揮的作用和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而隨著大模型與具體應用場景的結合,或許會凸顯出當前大模型的不足之處。
而這就實現了應用倒逼大模型的發展與升級,最后大模型就可以與不同的領域進行深度融合,或許在以后能夠徹底取代人類的作用。
從理論上來說,大模型只是一種技術,技術的作用就是解決問題,而技術與不同領域或其它技術的結合,又會產生不同的表現形式。
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去思考和驗證大模型在某個領域中的可行性以及結合形式。
如果說之前是互聯網+,那么現在就是人工智能+。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AI探索時代 作者:DFires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KWONuHm-9SA2fPN57FQ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