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ChatGPT和DeepSeek模型在使用上的感受——ChatGPT更像一個人,而DeepSeek更像一個機器 原創
“ 不同的模型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風格表現,而不同的風格適合不同的應用場景。”
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要把大模型當做一個人;不同的模型就是具備不同能力的人,有“人”擅長寫作,有“人”擅長繪畫,還有人擅長邏輯推理。
而在最近使用chatGPT和DeepSeek的過程中發現,兩個模型在相同的領域內擁有完全不同的表現;DeepSeek就像一臺嚴密的機器,擅長處理復雜的任務;而chatGPT更像一個有感情的人,更擅長人類情感方面的處理,比如說人類的感情,文學,情緒的表達等等。
“人”和“機器”
最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關于chatGPT和DeepSeek兩個模型;同樣的問題在兩個模型中會得到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回答,一個偏理性,一個偏感性。
整體感受就是chatGPT就像一個健談的朋友,擅長人際關系處理和溝通,對人類情感能產生共鳴;而DeepSeek更像一個專業的職業顧問,他所有的輸出都會有嚴謹的邏輯分析和推理過程。
大家也可以測試一下兩個模型在不同領域內的表現有什么不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人類情感的角度測試,兩個模型會有很明顯的風格差異。
發現這個現象之后,就去查了一下為什么兩個模型會有如此大的風格差異;然后還分別問了大模型,包括chatGPT和DeepSeek;它們給出的答案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兩者設計的場景和訓練的數據不同,chatGPT更多使用的是互聯網中的數據,存在很多人類交流的內容;而DeepSeek更多的使用的是專業的論文或學術數據,訓練數據更專業,也更理性。
而這也直接導致了兩者之間風格上表現的差異性。
在此之前,作者一直認為大模型就是一個可插拔的組件,模型不好用換一個就行了;但從這個現象來看,在不同的產品和業務場景中,還真不能隨隨便便更換一個模型;原因就在于此,不同的模型由于訓練數據和設計目標的異同,導致風格上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具體的業務場景中,更換模型需要根據場景,替換成類似風格的模型才行。
而且,根據這種現象來看,兩個模型風格上的差異可以開發兩種不同的應用;基于chatGPT可以開發情感類應用產品,比如說社交類APP可以接入chatGPT;而DeepSeek更適合學術類的應用場景或者企業助手,決策類產品。
總之,由于目前大模型的應用還處于摸索階段;因此,我們可以盡力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去探索大模型的應用場景;不只是技術上的探索,還包括一些現象,比如以上現象。
本文轉載自???AI探索時代??? 作者:DFi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