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開發必備的五大安全特性
原生應用專為特定平臺或操作系統(如iOS或Android)構建。雖然對設備功能(攝像頭、GPS和推送通知)的無限制訪問使原生應用對用戶具有吸引力,但同時也帶來了重大安全風險。
2023年1月至2024年間,網絡攻擊增加了30%,達到每秒13次攻擊。這表明我們對移動技術的依賴正在上升,網絡威脅的復雜程度也在同步增長。
移動應用安全必須成為整個應用開發生命周期的重點,而非事后補救措施。只有確保原生Android或iOS應用開發既能充分利用硬件潛力打造功能豐富的應用程序,又能內置安全特性降低產品受威脅風險,才能真正實現這一目標。
無論您正計劃開發應用、處于謹慎開發階段,還是剛剛遭遇攻擊,亦或是注重安全隱私的用戶,以下五大有效策略和協議都將對您有所裨益。
一、安全的用戶認證機制
為確保用戶數據安全,開發者需制定完善方案,采用強認證技術保障應用登錄安全:
1. 密碼策略
強制用戶創建12位以上的復雜密碼,避免使用姓名、生日等易猜測信息。
2. 雙因素認證(2FA)
用戶需通過兩種身份驗證形式獲取訪問權限:
- 知識因素:密碼或PIN碼
- 持有因素:可接收一次性代碼或通過認證應用生成代碼的智能手機等物理設備
認證流程:
- 用戶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 提交密碼后通過短信或認證應用獲取一次性代碼
- 輸入代碼完成登錄
攻擊者需同時獲取密碼和用戶設備物理訪問權,大大增加了入侵難度。
3. 多因素認證(MFA)
在2FA基礎上增加驗證層級,進一步提升安全性。主要包含三類多因素認證:
二、數據加密保護
2024年網絡安全專業人士調查顯示,全球43%受訪者將數據保護視為最大應用安全隱憂。用戶至今仍對處理個人資料、財務數據和健康記錄的移動應用心存疑慮,凸顯數據加密的重要性。數據泄露可能導致身份/資金被盜或聲譽受損,因此開發者必須保護靜態、傳輸和使用中的數據。
兩大主流加密標準如下:
三、安全的API通信
2023年T-Mobile遭遇重大數據泄露事件,攻擊者通過API入侵獲取3700萬客戶的個人和賬戶信息。多數移動應用并非獨立運行,以金融科技或旅游應用為例,它們作為多服務平臺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持續通過集成API收發機密數據。若不采用集成安全方案,攻擊者可輕易截獲數據傳輸流并非法訪問應用。
通過API實現安全數據傳輸的核心在于HTTPS和傳輸層安全(TLS)協議的實施:
實施關鍵步驟:
- 從可信證書頒發機構(CA)獲取SSL/TLS證書并完成服務器認證安裝
- 在Web服務器設置中啟用HTTPS
- 采用強密碼套件
- 實施雙向TLS(mTLS)增強安全性(要求客戶端和服務器雙向認證)
- 啟用HTTP嚴格傳輸安全策略(HSTS)防護連接,防范SSL剝離攻擊
四、代碼混淆與完整性校驗
開發者可結合以下技術構建防御體系,有效防范逆向工程和未授權訪問,保護應用中的知識產權和敏感數據:
1. 代碼混淆
通過將代碼轉換為更復雜難讀的形式,在保持功能性的同時提高逆向工程難度,尤其適用于Java和.NET等生成中間指令的語言。
2. 完整性校驗
通過生成校驗和或哈希等唯一識別碼,實時檢測數據篡改行為。系統定期重新生成校驗碼與原始值比對,出現差異即提示潛在篡改或損壞。
綜合運用代碼混淆與完整性校驗可構建分層安全架構,顯著提升應用對抗逆向工程和篡改威脅的能力。
五、威脅檢測、調查與響應(TDIR)
TDIR框架專注于威脅識別、事件調查和風險緩解響應,是組織在復雜網絡環境中保護數字資產、維持運營完整性的關鍵方案。
威脅檢測流程包括:
- 網絡活動監控
- 異常行為檢測
- 威脅特征比對
威脅調查階段通過分析安全警報確認威脅真實性,研判其性質、來源和影響范圍。
事件響應環節涵蓋威脅定位與遏制、損害最小化及受侵系統恢復,安全分析師通過用戶行為分析、流量分析或數據關聯等技術確定威脅源頭和破壞程度。
威脅響應措施聚焦威脅遏制、環境清除和損害恢復。
總結
網絡安全是持續過程而非一次性任務,保持警惕至關重要。開發者需及時掌握新興威脅和最佳安全實踐,通過定期代碼審查、滲透測試及實施二進制保護、代碼混淆等高級安全功能來調整應用防護策略。若能將這五大核心安全策略作為優先事項,iOS/Android原生應用的整體安全態勢將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