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急剎車,被曝撤掉大波數據中心租賃!DeepSeek沖擊,算力泡沫要破?
一個月內,微軟市值已暴跌了3171億美元,時間點正好是從DeepSeek在華爾街掀起風暴開始。
而就在剛剛,根據Bloomberg透露,作為OpenAI的最大支持者,微軟已經取消了部分AI數據中心的租賃。
具體來說,微軟在美國至少與兩家私人運營商取消了協議,總計取消了「數百兆瓦」的租賃,相當于大約兩個數據中心。
對此,有人猜測,微軟可能正在放棄「星際之門」。
TD Cowen表示調查還顯示,微軟已放緩將所謂的資格聲明(通常會轉化為正式租賃協議)轉換為正式租約的進程。
為何微軟會取消這些租賃?
在一份報告中,TD Cowen表示,微軟的這一行動,反映出公司對于「是否過度建設AI算力」的擔憂。
TD Cowen分析師猜測,這或許跟微軟處于過剩的供應位置有關。
現在,OpenAI正將工作負載從微軟轉移到甲骨文,締結全新的伙伴關系。
另外,TD Cowen還發現,微軟可能正將部分海外投資重新分配到美國國內。
難道AI領域的大科技領頭羊,也對于算力的整體需求前景開始變得謹慎了?
微軟預計,本財年將在AI數據中心上花費800億美元。而在1月底的財報電話會議上,CEO納德拉還表示,微軟必須持續支出,滿足「指數級增長的需求」。
在歷史上,微軟還從未如此大規模地支出,支持能耗巨大的AI服務所需的芯片和數據中心。
同時,歐洲能源板塊的相關股票(施耐德電氣、西門子能源等)也出現了股價下跌,或許意味著大型科技公司運營數據中心所需的電力已經減少。
DeepSeek發布后,更是震動整個華爾街:既然能以極低的價格訓出高性能模型,那在數據中心上動輒數十億美元的巨額支出還有必要嗎?
然而,DeepSeek之后,各家巨頭的投資絲毫沒有減少,反而增多。
最近幾周,亞馬遜、谷歌和Meta紛紛承諾,要在AI基礎設施上投入1000億、750億和650億美元。
基操還是借口?
在報告中,TD Cowen的分析師寫道,微軟讓超過1000兆瓦的大規模站點協議到期,而且放棄了涉及約100兆瓦的多個交易。
終止租賃的理由,就是設施和電力延誤。這個借口,Meta在限制資本支出時也曾用過。
三井住友的證券師Jordan Klein表示,這看起來就是常規操作。畢竟對于這樣一家年度支出高達800億美元的大型公司,有權進入或退出數據中心的租賃, 何況許多租賃都是從未正式簽署的。
況且,如今微軟與OpenAI的聯盟關系也在變化,這就意味著,微軟不再是后者的獨家供應商。
1月,OpenAI和軟銀集團宣布成立合資企業,至少投資1000億美元用于數據中心和其他AI基礎設施,最高可達5000億美元。
同在1月,微軟也修改了和OpenAI的多年合作協議,允許OpenAI使用其競爭對手的云計算服務。
微軟沒有直接回應TD Cowen的報告,但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客戶需求持續超過供給,并稱「盡管我們可能會在某些地區策略性地調整基礎設施投入節奏,但我們將繼續保持在所有地區的強勁增長勢頭。」
上周,微軟CEO納德拉表示,公司正密切跟蹤AI需求,相應調整數據中心的建設規劃,并表示微軟正將數據中心租賃作為規避過度建設的策略。
他補充說,隨著未來幾年美國各地新建更多數據中心,微軟將爭取通過談判降低租賃成本。
算力供應過剩?
對此,SemiAnalysis記者Dylan Patel,展開了細節分析。
他表示,早在去年12月,SemiAnalysis就已經在數據中心模型中討論過這個問題了。
他們用這個模型跟蹤了每個獨立的數據中心。現在,Patel就詳細拆解了一下這個問題。
這個消息可能是從PTC傳出的,但已經是滯后的信息了。數據中心行業內的人基本早就知道了,因為合同簽署一直在滯后,很多合同根本沒被簽訂。
在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微軟一直異常激進,Blackstone旗下的QTS獲得了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容量。
2024年第二季度,總計超過1000億美元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預租賃中,微軟占了59%,金額也超過1000億美元!
自2024年第二季度以來,微軟的預租賃余額就沒有繼續增長了。這也和SemiAnalysis的渠道調查結果一致。
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他們就聽到了很多傳聞,說微軟基本上通過簽訂大量非約束性意向書(LOI)來「凍結」了托管數據中心市場。
現在,大家都對微軟的訂單出貨比如此之低感到意外,但事實是,微軟已經承諾了大量容量,而短期計劃并沒有發生變化。
而微軟的放緩,在澳大利亞、西班牙和英國尤為明顯,這一點在已經在SemiAnalysis的數據中心模型中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