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ropic CEO驚人預警:27年AI超越人類!Claude今年更新全劇透
失蹤人口終于回歸了!
在互聯網消失一段時間后,Anthropic首席執行官Dario Amodei一上來就接受了WSJ、CNBC兩家采訪,連曝AI大瓜。
他堅定地認為,「2027年之前,AI完全可以超越人類智能!我們從未如此接近強人工智能。」
采訪中,他還就Claude模型今年規劃、推理模型、GPU部署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最精彩的亮點:
- AI在未來兩三年就能超越人類智能
- Claude將上線「雙語音」模式
- Claude擁有更好的記憶
- 接下來幾個月還有更聰明的模型到來
- 2025年打造「AI同事」(virtual collaborator),編寫和測試代碼
- Anthropic到2026年將運行超過100萬個GPU
AI超越人類,就在2027年之前
在最新專訪中,主持人開場便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否已經遭遇了瓶頸?」
對此,Dario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作為回應:
「AI的發展就像一條奔流的河水,雖然途中會遇到巨石阻礙,但總能找到新的途徑繼續前行。你認為現在AI發展遇到了阻礙嗎?完全沒有。事實上,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我們離實現突破性的AI能力已經非常接近了。」
接著Andrew提出了一個更有趣的問題:「那最終會達到什么程度?是達到AGI還是其他什么水平?」
Dario沒有像Altman那樣炒作,而是一語道破:
「AGI對我來說一直都不是一個定義明確的術語,我一直認為它更像是一個營銷術語。但在某個時點,我們將開發出在幾乎所有任務上都超越絕大多數人類的AI系統。我認為在未來兩三年內很可能就會實現這樣的系統。具體時間我無法確定,但基于我這幾個月在Anthropic內部和外部觀察到的進展,我相信我們正在這條發展軌道上穩步前進。」
2024年,對于Anthropic來講,其在AI領域中獨樹一幟的無疑是Claude 3.5 Sonnet的自主操作功能。
Andrew也為這種突破而感到驚訝,并就此請Dario闡述一下這種突破的意義有多么重大。
Dario認為,這只是實現更宏大愿景的第一步,他也透露出計劃在2025年開發一個稱為「Virtual Collaborator」(AI同事)的系統。
「Virtual Collaborator這個構想是開發一個AI智能體,它可以在你的電腦上、在任何電腦上運行,包括在工作環境中,你可以向它交付各種任務。比如,你可以要求它為某個應用程序開發新功能,它會編寫代碼、進行編譯、執行代碼檢查,并通過Slack、Google Docs或其他平臺與其他協作者進行溝通。它還會定期向你匯報任務進展。」
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只要你有足夠的算力,你也能做出一個自己的大模型。而xAI雖然起步晚,但是因為GPU集群部署能力強,所以也有隱隱追趕上來的勢頭。
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大模型是否最終會走向普及化?雖然各家公司有各家的優勢,但只要擁有足夠多的英偉達芯片,是不是就能構建出大語言模型?」
對此,Dario的回答十分明確:「的確如此,但現在滿足這一條件的機構并不多。Elon已經部署了約10萬塊,而我們也將在幾個月后部署幾十萬塊這樣的芯片。這種規模的算力投入已經將潛在的參與者限制在相對較小的范圍內。」
「但即便在這個范圍內,也仍然存在許多差異化因素。每個模型都有其獨特之處。例如,人們喜歡與Claude互動,相比其他模型,更傾向于向Claude尋求人際關系建議,以及尋求各類問題的解決方案。」
Claude更新連連
除了上面這些針對行業的分析和預測,這次專訪的另一大看點,就是圍繞著Claude的各種「劇透」了。
首先,聯網功能是Anthropic目前重點開發的方向,很快就會推出這個功能。
此前該功能與語音模式之所以擱置,是因為他們的業務大多圍繞企業展開,所以一般會優先開發企業相關功能,而聯網功能主要面向消費者。
并且,在聯網功能開發上,會有一些獨特的想法,和其他模型公司有所不同。
同樣情況的還有圖片生成功能,Claude也是一直以來沒有反響。但Anthropic認為在安全性方面,圖像和視頻生成天然地存在不少文本生成不涉及的問題。Dario也就此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我總覺得圖像或視頻生成,與生成式AI的其他功能不太一樣。就像人類雖能拍照、拍視頻,但要拍出高質量照片并非易事。同時,企業場景對這類功能的需求并不旺盛。所以,我們一般不把它列為優先項。若消費者對這些功能很重視,我們可能會與深耕該領域的公司合作。」
此外,由于Claude用戶需求激增,已經超出了Anthropic當前計算能力的承載范圍,所以API調用速率也受到了限制。對此,很多用戶都有所不滿,要求能夠擁有更快的調用速率。
Dario稱,他們正在全力解決這個問題。畢竟大規模購買計算資源并投產,是有一定交付周期的。
主持人提出的最后一個問題是關于記憶功能,就是讓Claude不僅限于單個項目內,還要能夠跨項目記憶。
Dario表示,「AI同事是我們宏大愿景的一部分。當你和同事交流時,肯定是需要記住你們之前的對話內容,所以這個功能很快就會推出。」
上周,斯坦福醫學院發布了一項研究。他們對比了Claude和其他模型在放射影像分析等方面的準確性,還研究了醫生對模型給出建議的采納情況。結果發現,醫生其實更愿意聽取Claude的建議。
對此,主持人問道,Anthropic是否設計了一個適合企業使用的性格,使得它如此吸引人?
Dario答道,「沒錯,我覺得Claude的性格對于消費者和企業都很關鍵。模型固然能幫你完成任務、助力工作,但從長遠看,這種個性交互是有益且必要的。 」
Anthropic的推理模型何時出現?
如今,OpenAI已經推出了新的推理模型o1和o3,DeepSeek更是開源了推理模型R1引發熱議,而Anthropic看起來卻興致缺缺。
對此,Dario表示:Anthropic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一些非常優秀的模型。我暫時不會具體透露名稱,但可以稍微講講推理模型的情況。
很多人覺得推理模型以及推理時的計算,和普通模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方法。但Anthropic不這么看。
Dario認為這其實是一個連續的體系。模型具備思考能力,還能反思自身的思考過程,最終得出結果。要是你用過Claude 3.5,就會發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有這種能力了。
接下來,強化學習會越來越多地大規模應用。用強化學習訓練模型,能讓它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變得更強。
所以說,推理或者推理時計算這些概念,并不是全新的、跟以往完全不同的方法,它們更像是一種涌現特性,是大規模基于結果來訓練模型時自然出現的。
Dario認為未來會出現一種融合的方式,能夠更流暢地將推理和其他能力結合起來,這才是最有效的做法。
Anthropic一直在努力讓用戶體驗更流暢,讓人們能充分利用模型的能力。在推理方面,可能也會采取類似的策略,走出一條與其他公司不同的路。
「點名」批評某些公司不夠嚴肅
Dario表示,自己要批評的一點是,既然快速進展已經迫在眉睫,那就需要以足夠嚴肅的態度來對待,認真地討論。
而某些公司,總是在社交平臺上有一些奇怪的傳言,比如員工們互相暗示:我們這里發生了驚人的事情。
這其實很危險,因為會讓外界看來覺得又是炒作。
但實際上,AI的發展是一件嚴肅的事。它會帶來令人難以置信的改變,如此巨大的變革必然會帶來風險,所以我們有責任認真地溝通。
而現在,智能體就是一個到處被討論的熱點。對此,Dario做了一個比較務實的預測。
他表示,AGI、ASI、推理能力都沒有精確的技術定義。
AI智能體可以是升級版Clippy這樣的簡單助手,也可以是能夠一鍵編寫完整應用程序甚至創建公司的AI系統。而Anthropic目標更接近后者,這就稱之為AI同事的原因。
計算機操作能力可能是這個概念的早期雛形,是其中的一個基礎要素。
但Anthropic心中想要實現的是這樣的系統:它可能是你工作場所的助手,或者是你的個人助手,能夠在電腦上完成任何人類能做的事情。
你只需給它布置任務,它能代表你去執行任務,長時間工作,而你只需要偶爾查看一下進度。
比如,你要它實現某個產品功能,這任務可能得花上一整天。它就會像人一樣,去編寫代碼、測試代碼,把代碼部署到測試環境,和同事溝通交流,撰寫設計文檔,在Slack上發消息,給其他人發郵件。總之,它會完成所有這些事,還會時不時和你匯報進展。
Dario對此的預測是:「整個行業未來的走向也說不準,但在今年,甚至今年上半年,可能就會推出一個功能強大的版本,具備上述種種能力。 」
人類將被AI所顛覆
我們該如何重組經濟體系?人類又該如何尋找生命的意義?當人類還是地球上最智能的物種時,我們形成了很多基本假設,而現在,這些假設都將被AI的發展所顛覆。
Dario表示,自己其實更擔心這樣的情況:如果只有30%的人類工作被AI完全自動化,而另外70%沒有,兩個群體之間就將形成巨大的社會分化。
現在,所有人類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我們已經到了這樣一個轉折點:盡管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和經濟價值,但通過人類勞動來分配這些價值、讓人從工作中獲得自我價值的這種模式將被徹底改變。
一旦這個基本觀念被顛覆,我們就必須共同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Dario表示,自己深信這一天正在臨近,到時候AI公司可能會成為變革的核心,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給職場年輕人的建議
主持人最后一個問題,與即將步入職場年輕人息息相關:
「我們一直在討論AI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對于即將在AI時代步入職場的年輕人,你有什么建議?或者對于更年輕的高中生、大學生,你覺得他們應該如何準備?」
Dario表示,首先,掌握這項AI技術的使用是「基本功」。這是最基礎的要求,因為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認為那些能夠與時俱進的人必定會占據優勢地位。
其次,他認為最關鍵的是要培養判斷力,也就是批判性思維,學會對接觸到的信息保持理性質疑。
當下的AI系統已經能夠生成看似合理的解釋、以假亂真的圖像和視頻,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打亂甚至顛覆了原有的信息生態。在這種環境下,要分辨真偽變得異常困難。信息世界已經從一個相對規范的環境,變成了一片信息叢林。
因此,面對任何信息,我們都要問自己:這個說法合理嗎?這真的可能發生嗎?在這個過程中,批判性思維能力將變得至關重要。
關鍵是,我們要思考:如何利用AI來強化這種批判性思維能力,而不是讓它成為破壞信息生態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