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特赦”,TikTok是復活還是詐尸?
上周日,美國民眾驚訝地發現因禁令短暫關停的TikTok重新恢復了服務。據華爾街日報報道,TikTok“復活”的原因是周一即將上任的特朗普宣布即將發布行政令,允許TikTok在美國暫時維持運營,條件是其中國母公司必須妥協,接受美國(資本)擁有TikTok 50%的股權。
“國家安全”和“國泰民安”之間的兩難選擇
作為一款在全球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應用,TikTok的關閉讓1.7億美國用戶陷入迷茫、恐慌和憤怒。其背后是曠日持久的,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展開的一場地緣政治博弈。在美國,TikTok被視為中國數字影響力擴張和“中國威脅”的象征,美國決策層對其數據安全問題疑慮重重。然而,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早已聲稱,其全球業務大部分由美國資本主導,數據儲存在美國并接受甲骨文公司的安全監管。
周日,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Truth Social上提出TikTok出讓美國業務50%的所有權,以保護國家安全并減少對中國技術的依賴。這一策略既是權宜之計,也是對“美國優先”政策的延續。相比直接封禁,給予時間達成妥協,是特朗普在“國家安全”和“國泰民安”之間的折衷選擇。
特朗普的TikTok賬號
特朗普這一要求相比此前拜登政府的“不賣就禁”作出了相當大的讓步,TikTok在美國長期運營的道路似乎再一次充滿光明。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資本持有的TikTok股份本就已經接近50%(僅 Susquehanna 一家就擁有約 15% 的股份),距離特朗普的預期并不遙遠。
從封禁到恢復:技術脫鉤的政治回旋鏢
TikTok的命運不僅是中美兩國對抗的注腳,也是技術脫鉤現實挑戰的集中體現。美國要求TikTok出售其美國業務,但這一行動受到中國政府的制約,因為中國在2020年出臺的《技術出口管制條例》直接限制了TikTok的核心算法交易。這一規定凸顯了技術作為戰略資源在國家博弈中的關鍵性。
特朗普的妥協并非完全基于技術安全或數據隱私,而更多是權衡國內經濟與政治成本。一方面,TikTok的強制關停或出售可能引發美國技術公司在海外面臨同樣命運的風險。另一方面,TikTok在美國的用戶群體不僅龐大且活躍,其經濟價值對本地廣告商和中小企業不可忽視。大規模關停應用不僅影響了上百萬依賴TikTok生存的中小企業,也讓數百萬內容創作者的收入中斷。更重要的是,美國現有的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生態并未為用戶提供成熟的替代選擇。因此,強制下架雖然符合短期美國國家利益,但難免引發用戶不滿和社會輿論壓力。
TikTok重新上線的背后,也展現了特朗普在政治壓力與經濟利益之間的權術靈活性。通過延長談判時間并承諾“無責任令”,特朗普避免了TikTok過早面臨不可逆的制裁,同時強化了美國在未來談判中的主導地位。
TikTok還能回去嗎?
雖然獲得特朗普的“特赦”重新上線,但TikTok在美國市場的命運仍然充滿未知數,如果TikTok和中方無法與特朗普政府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長期協議,徹底解除TikTok面臨的中美國家安全博弈和合規風險,那么TikTok的用戶流失將不可避免,畢竟此次TikTok關停美國業務已經擊垮了許多用戶的最后心理防線,尋找一個安全穩定、長期開展在線業務的新平臺將成為無奈的選擇。
但是,TikTok用戶很難在美國本土找到能夠“平替”的中國APP,根據上周五美國最高法院批準生效的《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法案》,任何活躍用戶數超過100萬的中國社交應用程序,包括TikTok自己的“備胎”Lemon8和中國本土的小紅書,在美國市場都隨時面臨被圍剿的風險。
此外,特朗普表面上主動降低了談判價碼,只要求美國資本持有50%的TikTok股份,但是一些潛在的,中方難以接受的附加條件不容忽視,例如要求中國解除對美國社交媒體的限制。一度傳聞將收購TikTok的馬斯克周末在X上發文反對封禁TikTok,但同時又指責中國政府封鎖X的做法不公平,“需要作出一些改變”:
字節跳動也開始為TikTok最糟糕的結局做準備工作,在小紅書坐收漁翁之利承接了一波TikTok難民流量后,字節跳動終于開始行動,將“TikTok難民”導向TikTok的中國版本——抖音。據多位海外網友反饋,字節跳動已經有限地放開了海外用戶注冊(無需中國手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