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Redis時不可原諒的幾個低級錯誤,你知道幾個?
Redis 有多好用咱就不多說了。再好的工具,也得使用得當,才能發揮最佳效用。
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使勁造,Redis 也扛不住。
今天和小伙伴們聊一聊 Redis 中需要慎重使用的幾個命令。
1 FLUSHALL 和 FLUSHDB
這兩個命令會分別清空所有數據庫或當前數據庫中的所有數據。由于它們會刪除大量數據,數據量大的時候會對性能產生明顯影響。并且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數據丟失。 為了避免誤操作,可以考慮在配置文件中禁用或重命名這些命令。
2 KEYS
這個命令用于查找所有匹配給定模式的鍵。這個命令會掃描整個鍵空間,可能會導致性能問題,因為它會鎖定數據庫直到搜索完成。 一個比較好的替代是使用 SCAN 命令,它提供了一種逐步迭代 Redis 中的鍵的方式,而不會阻塞服務器。
3 CONFIG
這個命令允許客戶端動態地修改 Redis 配置。出于安全考慮,應該避免使用此命令,因為這可能會被用來更改重要的配置,從而影響服務器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Redis 配置建議最好都在 redis.conf 中直接配置好再啟動,這是最佳實踐。
4 MONITOR
這個命令用來實時監控 Redis 服務器接收到的命令。在高負載的情況下使用它可能會導致性能問題,因為它會增加 Redis 的輸出緩沖區的內存使用,命令多的時候可能會造成緩沖區溢出。
5 直接刪除 BIGKEY
當你發現 Redis 中存在 BIGKEY 的時候,二話不說就想用 DEL 將其干掉,NONONO!
在 Redis 中,直接刪除 bigkey 會對性能產生負面影響。因為 Redis 是單線程處理請求的,刪除 bigkey 會占用較長時間,從而阻塞其他請求的處理。
那么如果想要刪除 bigkey 該怎么處理呢?
- 分批刪除:可以嘗試分批刪除 bigkey 中的元素,例如使用 LREM 命令從列表中移除元素,或者使用 ZREM 命令從有序集合中移除元素。這樣可以減少一次性刪除大量元素對性能的影響。
- 使用 UNLINK 命令:在 Redis4.0 及以上版本中,可以使用 UNLINK 命令來異步刪除 key。這個命令會將刪除操作放入后臺處理,不會立即釋放內存,從而減少了對主線程的阻塞。
- 使用 SCAN 命令:如果需要刪除多個 bigkey,可以使用 SCAN 命令配合 DEL 命令來分批次刪除,以減少對服務器性能的影響。
- 使用 lazy-free 機制:在 Redis4.0 及以上版本中,可以開啟 lazy-free 機制,使得內存釋放操作在后臺線程中進行,減少對主線程的影響。
- 避免創建 bigkey:最好的方法是避免創建 bigkey。設計應用程序時,應該盡量將數據分割成更小的塊,這樣可以提高性能并減少刪除操作的復雜性。
6 動輒全量操作
什么是全量操作呢?就是上來就 hgetall、lrange(0,-1),smembers 等等這些一下就要獲取所有數據的命令。
有的時候因為集合里邊的數據量比較大,一次性獲取所有會導致 Redis 性能嚴重下降。
如果想要遍歷所有數據,那么可以考慮使用 hscan、sscan 以及 zscan 這一類逐步分批掃描的命令,這樣就能降低 Redis 的壓力。
當然,最好是能夠從源頭上避免這種情況,就是不要有 bigkey,將 bigkey 進行拆分。
7 不設置客戶端連接數
為了確保 Redis 服務器的穩定性和性能,建議根據實際的應用場景和服務器資源情況,合理配置客戶端連接數。
可以根據服務器的硬件資源和操作系統的限制,合理設置 maxclients 參數。
設置完成之后,可以在高負載情況下測試 Redis 的性能,確保在實際使用中不會因為客戶端連接數過多而導致性能下降或服務不穩定。
8 不設置密碼
這應該沒啥好說的,不設置密碼會帶來很多安全性問題。
在 Redis 中設置密碼通常通過配置文件中的 requirepass 指令來實現。例如:
requirepass yourpassword
甚至,在生產環境中,我們還應該考慮使用更高級的安全措施,例如:
- 使用 SSL/TLS 加密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的連接。
- 配置防火墻規則,只允許特定的 IP 地址訪問 Redis 服務器。
- 定期更新和打補丁,以保護 Redis 服務器不受已知漏洞的影響。
總之,為生產環境的 Redis 設置密碼是確保數據安全和遵守最佳實踐的重要步驟。
以上這些都算是 Redis 使用過程中一些簡單錯誤了,不應該出現。
9 Redis 實戰
Redis 博大精深,然而很多時候我們說到 Redis,卻只知道緩存或者分布式鎖,面試的時候也只能從這兩個角度去準備。
但是在實際面試中,Redis 這塊能夠發揮的地方可太多了:
- Redis 中 String 類型使用了什么樣的數據結構?
- 為什么每種數據類型幾乎都設計了兩種以上的數據結構?
- 為什么要延遲雙刪?原因是什么
- RedLock 解決了什么問題,為什么現在又被廢棄了?現在用什么?
- watchdog 什么情況下會失效?
- Redis 掛了怎么辦?
- 如何實現百萬級排行榜?
- 。。。
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