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三大網絡安全趨勢
數字環境的不斷演變、混合勞動力的增長,再加上日益復雜的威脅行為者,給全球組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保持強大的防御態勢,必須嘗試預測網絡威脅的軌跡。本文深入探討將在 2025 年塑造行業的三大網絡安全趨勢。
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的興起
人工智能 (AI) 已在眾多領域得到發展,網絡安全也不例外。隨著我們進入 2025 年,我相信人工智能驅動的解決方案將成為加強數字防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增強威脅檢測和響應:人工智能能夠以閃電般的速度處理大量數據集,這使其能夠以人類無法實現的速度識別出表明網絡攻擊的細微模式。通過關聯來自網絡流量、端點行為和威脅情報源的各種數據點,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檢測到原本可以逃避人類審查的異常。這種主動方法使組織能夠在威脅升級為重大事件之前迅速遏制威脅。
除了檢測之外,人工智能還徹底改變了事件響應。威脅分類和遏制等日常任務的自動化釋放了安全團隊的資源,使他們能夠專注于需要人類專業知識的高影響事件。人工智能驅動的編排平臺可以協調多種安全工具和流程,簡化事件響應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停機時間。
預測分析和風險緩解:利用歷史數據和實時情報,AI 可以預測潛在的攻擊媒介和漏洞。這種預測能力使組織能夠優先考慮風險緩解工作并有效分配資源。例如,AI 可以識別具有已知漏洞的軟件并推薦補丁或升級,從而主動減少攻擊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將人工智能融入網絡安全并非沒有挑戰和風險。對手越來越多地將人工智能用于惡意目的,引發了某種軍備競賽。為了保持優勢,組織必須投資于強大的人工智能安全框架,以保護其人工智能系統免受對抗性攻擊。
零信任架構的必要性
傳統的網絡邊界曾被認為是一道堅固的防線,但在混合工作、云采用和互聯網連接設備激增的壓力下,它正在崩潰。零信任架構(ZTA) 作為一種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應運而生,將安全模式從隱性信任轉變為持續驗證。
信任基礎:ZTA 的運作原則是“永不信任,始終驗證”。它要求對每個用戶、設備和應用程序進行嚴格的身份驗證和授權,無論其位于何處。通過消除隱性信任,ZTA 可顯著減少攻擊面并降低受感染網絡內橫向移動的風險。
自適應訪問控制:零信任使組織能夠根據風險狀況、用戶行為和環境因素實施細粒度的訪問控制。這種動態方法可確保訪問權限根據特定需求量身定制,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未經授權訪問的潛在影響。
擴展檢測和響應 (XDR):ZTA 與 XDR 平臺無縫集成,提供跨端點、網絡和云環境的安全遙測統一視圖。通過關聯來自各種來源的數據,XDR 可增強威脅檢測、事件響應和安全態勢管理。
雖然 ZTA 提供了大量好處,但其實施需要我們進行文化轉型,而不是我們熟悉的文化。組織必須重新定義其安全策略、重新構建網絡基礎設施,并提供全面的員工培訓,以確保成功采用。
供應鏈安全:至關重要
現代供應鏈的互聯性使其成為網絡犯罪分子的誘人目標。知名供應商的數據泄露可能會對其客戶產生深遠影響。因此,供應鏈安全正日益成為網絡安全的首要任務。
第三方風險評估:組織必須認真評估其供應商和供應商的網絡安全狀況。這涉及評估他們的安全控制、事件響應能力以及對相關法規的遵守情況。定期風險評估有助于識別潛在的漏洞并降低供應鏈風險。
供應鏈可視性:建立對供應鏈的全面可視性對于及時檢測和應對威脅至關重要。這需要繪制整個供應鏈生態系統,包括供應商、分包商和合作伙伴。可以采用高級分析來識別供應鏈中的異常和潛在風險。
軟件物料清單 (SBOM):SBOM 提供有關軟件產品所用組件的詳細信息。通過了解軟件供應鏈,組織可以識別漏洞并采取糾正措施。與客戶共享 SBOM 可提高透明度并建立信任。
加強供應鏈安全需要所有相關方的合作。行業范圍內的舉措和標準可以促進信息共享和最佳實踐的采用。
結論
受技術進步和威脅行為者的聰明才智推動,網絡安全形勢瞬息萬變。通過了解新興趨勢并投資于強大的安全措施,組織可以增強其抵御網絡攻擊的能力。? 人工智能的整合、零信任架構的采用以及對供應鏈安全的關注是構建強化數字防御的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