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搞懂Kafka生產消費流程,這篇文章就夠了!
引言
Hey, 小伙伴們!今天小米給大家帶來一篇關于Kafka生產消費基本流程的揭秘,內容超干貨!讓我們一起揭開Kafka神秘的面紗,探索它的工作原理吧!
圖片
Producer創建及其內部結構
當我們創建一個Kafka Producer時,Kafka會為我們創建一個叫做Sender的線程,并將其設置為守護線程(Daemon Thread)。這個線程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斷地從緩沖區中取出消息并發送給Kafka Broker。守護線程的好處在于,它會隨著主線程的結束而自動結束,不需要我們手動去管理它的生命周期。
消息的處理流程
在Producer發送消息的過程中,消息會依次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 攔截器(Interceptor):首先,消息會通過一系列的攔截器進行處理。攔截器可以用來在消息發送之前或之后做一些額外的操作,比如修改消息內容、統計日志等。
- 序列化器(Serializer):然后,消息會經過序列化器,將消息對象轉換為字節數組,以便于網絡傳輸。
- 分區器(Partitioner):接下來,分區器會根據消息的Key或者其他策略將消息分配到指定的分區上。
- 緩沖區(Buffer Pool):最后,消息會被放入到Producer的緩沖區中等待發送。
批次發送的條件
Kafka的Producer會將消息進行批量發送,以提高傳輸效率和吞吐量。具體的批次發送條件如下:
- 當緩沖區中的數據大小達到batch.size時,Producer會將這些消息組成一個批次進行發送。
- 當消息在緩沖區中的等待時間超過linger.ms時,即使緩沖區中的數據大小沒有達到batch.size,Producer也會將這些消息組成一個批次進行發送。
消息發送及落盤
當批次發送的條件滿足時,Producer會將消息發往指定的分區,然后落盤到Kafka Broker中。消息發送的可靠性可以通過acks參數進行控制:
- acks=0:當acks設置為0時,Producer只要將消息放到緩沖區,就認為消息已經發送完成。這個模式下的消息發送速度最快,但可靠性最低,因為Producer不會等待任何確認,消息有可能會丟失。
- acks=1:當acks設置為1時,消息只需要寫到主分區(Leader Partition)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主分區收到消息確認之后就宕機了,而副本分區(Follower Partition)還沒來得及同步該消息,則該消息會丟失。
- acks=all(默認):當acks設置為all(默認值)時,Leader分區會等待所有的ISR副本分區(In-Sync Replica)確認記錄。這種模式下,只要有一個ISR副本分區存活,消息就不會丟失,是可靠性最高的一種設置。
消息重試機制
如果生產者配置了retries參數大于0,并且未收到消息的確認,那么Producer客戶端會對該消息進行重試。重試機制能夠有效提高消息發送的可靠性,避免由于網絡波動或臨時故障導致的消息丟失。
消息落盤及元數據返回
當消息成功落盤到Kafka Broker后,Broker會返回生產元數據給Producer。這個元數據包含了消息的主題、分區、偏移量等信息。Producer可以通過這些信息進行消息的追蹤和管理。
END
好了,以上就是Kafka生產消費基本流程的詳細揭秘啦!希望小伙伴們通過這篇文章對Kafka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對Kafka還有其他疑問或者想要了解更多技術干貨,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米會及時回復大家哦!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