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徹底看懂ATG
到底什么是ATG?
ATG,就是Air To Ground,空對地通信,也叫地空通信。
它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通信技術,專門為天上的飛機提供服務。
簡單來說,就是沿著飛機的航線,設置大量的地面基站。基站天線朝向天空,為飛機提供移動通信信號,以此實現飛機的互聯網業務連接。
ATG(地空通信)
ATG有什么作用?
當然是為了讓飛機上的人可以上網呀!
如今我們所處的信息時代,大家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手機,離不開互聯網。
我們已經基本實現了手機信號在地面的無縫覆蓋,但是,一直以來,在飛機上上網,都是一個大問題。
每次飛機即將起飛,空姐都會提醒我們關閉手機,或者將手機設置為飛行模式。飛機飛上天空后,即便你偷偷打開手機,也是沒有任何基站信號的。
根據數據顯示,民航旅客的單次航班平均飛行時長約為2.5小時。對很多人來說,這2.5小時就很難熬,如坐針氈。
對于很多商務人士來說,時刻確保“不失聯”,也非常重要。有時候,錯過重要的郵件和消息,會帶來經濟損失。(當然,有的打工人很享受這種“失聯”。^_^)
不管怎么說,能夠在飛機上使用網絡,是大部分乘客的愿望。
2023年,國內民航旅客數量高達6.2億人次。根據民航旅客服務測評(CAPSE)的調研結果顯示,其中98%的乘客有上網意愿,78%的旅客會優先選擇能上網的航班,63%的乘客愿意為飛機上網服務單獨付費。
這難道不是妥妥的剛需?
除了乘客之外,網絡服務對于飛行員、空乘等機組人員也是非常有用的。
大家不要誤會,不是為了讓他們也刷劇和聊天,而是為了工作。
飛機分為前艙和后艙。乘客、空姐所處的區域,是后艙。飛行員所處的駕駛室區域,就是前艙。
ATG可以幫助傳輸前艙的重要數據,例如如飛行數據、艙內視頻數據、飛機位置和姿態數據、飛機健康監控數據等。機組成員佩戴無線健康手環,也可以通過ATG,將身體狀態數據同步給地面。
ATG還可以支持一種叫電子飛行包(EFB)的應用,以文字、照片、語音、視頻等方式與地面實現即時通訊,實時查詢航路、機場雷達回波圖及各類氣象資料等,幫助機組人員進行決策。
大家都知道黑匣子。這個東西一般只能在事故發生后進行查詢,但有了基于ATG的實時網絡連接,飛機的很多動態數據,都可以被地面所掌握。這個意義,大家都懂。
ATG還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用于遠程協助。例如后艙有乘客突發疾病,地面人員可以獲得準確的病狀影像信息,空乘也可以獲得地面的指導。
所有這些,都有利于提升民航飛行過程中的安全性。
ATG有哪些技術優勢?
想要讓飛機具備互聯網連接,一共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通過衛星。在飛機上安裝衛星通信裝置,與衛星建立通信鏈路,實現上網。
這種方式的缺點很明顯。
首先是網速慢。
Ku低通量衛星單機帶寬只有2Mbps,Ku/Ka高通量衛星是100-150Mbps。現在很火的低軌星座衛星,最多也就200Mbps級別。看上去好像還行,但實際上,受各種因素影響,體驗速率往往達不到這個水平。
其次是通信時延大。
高軌(36000km)、中軌(8000km)衛星離地面距離很遠,空口時延高達270ms以上。低軌(幾百km)稍微近一點,最理想的情況也有30ms。加上一些衛星與地面站的回傳處理,時延就會更大,乘客上網體驗會很差。
第三當然是價格。
衛星通信,涉及到衛星的研制、發射、運營及維護等環節,成本非常高,攤到用戶頭上,上網費用肯定不低。而且,衛星通信還涉及到衛星使用壽命問題。中高軌15年,低軌5-8年,成本就更高了。
相比之下,ATG顯然就更具優勢。
首先,ATG采用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如果采用現在主流的5G技術,實測帶寬可以達到486Mbps(100MHz頻寬)。
其次,飛機的飛行高度一般在1萬米(10km)左右,這個距離遠遠小于衛星高度,所以通信時延會比衛星更低(空口時延大約20ms)。
第三,價格成本低。
在網絡側,基站肯定比衛星便宜,是吧?ATG站址可以利用現有5G基站站址、傳輸和核心網資源。
ATG基站要單獨買。根據測算,只需要1000個專用5G ATG基站,就可以實現全國的航線覆蓋。對運營商來說,這都不是個事。
在飛機側,飛機需要改造才能支持衛星通信或ATG通信。根據有關機構的測算,在單機改造成本上,ATG大約是100-250萬一架,衛星通信是300-400萬一架,這又拉開了成本差距。ATG有一個方面不如衛星,那就是覆蓋場景。
衛星是全球全域覆蓋,而ATG必須要有基站。海上是沒有辦法建設基站的。所以,對于國際航班(跨海比較多),ATG往往用不了,只能依靠衛星。
話說回來,國內航班的航線,90%都是在陸地上空。只有少部分場景,位于近海區域。所以,采用ATG,能夠滿足絕大部分的國內航班上網需求。
ATG的技術架構是怎樣的?
ATG整個架構并不算復雜,主要分為地面部分和機上部分。
以5G ATG為例,如下圖所示:
圖片
地面首先是要有航線沿線的5G ATG基站(略有不同),然后通過傳輸設備(和公網相同),連接到5G核心網(和公網相同,可單獨設置)。最后,乘客使用的互聯網業務,連到Internet。前艙業務等,通過專線,連接到航空公司等平臺。
機上部分,比較特別,涉及到很多改造工作。
首先,要加裝專門的天線,一般安裝在機腹位置(衛星通信天線會安裝在機背位置)。
然后,連接到CPE。再連接到機艙內的Wi-Fi裝置,或前艙的專用網絡設備。
圖片
ATG機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從系統架構的角度來說,好像并不是很復雜。
ATG的主要技術挑戰在飛機和基站之間的無線連接部分。
民航飛機的飛行速率一般是800千米/小時左右,最高可達1200千米/小時。飛行高度前面說過了,平流層飛行一般在1萬米高空。
這么遠的距離,這么快的速度,加上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想要保證網絡連接的高速穩定,是極具挑戰的。
針對超高速移動帶來的多普勒頻移,需要通過算法設計和參數優化,進行補償,盡可能降低頻偏。
ATG系統的基站覆蓋半徑也比普通基站大得多。因為如果覆蓋半徑小,飛機飛得快,就會頻繁發生小區切換,影響用戶上網體驗。
目前,通過采用特殊的幀結構、調整空口無線參數,中興通訊的5G ATG基站可以實現最大300km的小區覆蓋半徑,覆蓋高度也可以達到13000米。
再有就是差異化的QoS保障。
飛機上的上網業務有很多,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需要通過設置不同的QCI業務優先級,對重點業務(飛行數據、控制數據等)進行保障。
第四就是天線。天線對信號的影響很大。采用相控陣天線,可以提升信號的指向性,增強信號收發效果,抑制干擾。
值得一提的是,國外很多ATG用的是專門的頻段,且速率低,所以對天線要求不那么高。現在國內搞5G ATG的話,基本上都是64T64R的定制化Massive MIMO天線,具備更強的波束賦形和波束跟蹤能力。
航空飛行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雖然ATG的技術不算很復雜,但落地不容易。在飛機上進行改造,絕對不像我們自己家隨便走個線那么簡單。哪怕安裝一個很小的東西,都涉及到非常復雜的研究和論證工作,還要層層審批。
ATG系統改造,只能通過飛機制造企業來完成,周期很長,手續很多。沒有拿到民航局的適航證,改造就是非法的,不被允許。
地面部分,一般來說,由電信運營商來完成。相對簡單一些,但也涉及到頻譜資源分配、信號干擾抑制等復雜細節。
ATG的商業化進展如何?
在飛機上使用互聯網,早在本世紀初就被提上了議程。
2005年,歐洲空中客車宣布推出了全球首個客艙“無線網絡系統”。不過,它借助的是“全球星”衛星通信系統。
2007年,美國的Aircell公司(后來改名為GoGo air)買下了美國對空的3MHz頻率(屬于800MHz頻段),并以此建設了全球首個3G ATG系統。這個系統基于CDMA EVDO技術,當時引起了轟動。(當時我同事還去美國參與了這個項目。)
后來,歐洲空中網絡(EAN)借助海事衛星組織的支持,建設了一套“衛星+4G ATG”的網絡,為歐洲提供機載通信覆蓋,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相比之下,國內的機上聯網和ATG技術起步稍微晚了一些。
2013年7月,國航北京直飛成都的航線,推出了我國民航史上首架能在飛行途中實現上網的航班,采用的主要是衛星通信。
2016年,國航成都分公司順利完成了第一架空客A321飛機ATG系統的改裝升級工作,將機上寬帶上網速度提升到了30Mbps。
后來,運營商越來越看重這一塊市場。但是,可能是考慮到5G即將到來,所以,他們并沒有大力建設4G ATG網絡。
2018年,飛行上網這塊業務迎來了一波利好。
這一年的1月15日,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下發《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有條件地開放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網。12月,中國商飛公司牽頭研制的ATG系統首次在國產支線客機ARJ21飛機103架機上進行了測試試飛,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圍繞ATG的競爭開始變得激烈。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這邊,2020年,他們與民航單位合作組建了天翼智慧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翼智航”)。年底,中國電信開通北京至成都、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廣州三條ATG試驗航線(目前有的還在運行)。當時,他們打算在2021年建設全球首張5G ATG商用網絡,單架飛機峰值帶寬預期高達1Gbps。
中國移動這邊,2020年10月,他們與中國商飛、中興通訊合作,在山東東營成功進行了搭載5G ATG系統的國產大飛機首飛。
2021年4月,中國民航局發布了《中國民航新一代航空寬帶通信技術路線圖》,再次給5G ATG加了一把火。
最近的大新聞,就是2023年5月,工信部依申請批復中國移動使用其4.9GHz部分5G頻率資源,在國內有關省份開展5G地空通信(5G-ATG)技術試驗。
這個意義很重大,是國內首次專門批復了5G ATG的試驗頻段。試驗地點就是商飛東營試飛區和陜西閻良試飛區。
目前,在5G ATG這塊,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之間的賽跑非常激烈(中國聯通可能后期會與電信共建共享),大家都在積極推動ATG的落地,試圖搶占這塊市場。
據悉,圍繞京滬、京蓉、京廣、滬蓉等國內干線實驗地面網的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運營商已經制定了推進路線圖和時間計劃,還成立了很多工作團隊,全力推進飛行安全性、通信穩定性、系統互操作性等關鍵領域的測試驗證,以及地面配套、機載軟硬件、適航審定等標準規范的制定完善。
好啦,以上就是關于ATG的詳細介紹。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民航客機聯網率僅僅只有6%(且基本上是衛星通信),遠遠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83%),甚至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9%)。這個和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通信技術水平是非常不對稱的。
我相信,接下來的幾年,隨著國內5G ATG的加速建設,這一局面將會有很大的改觀。不久以后,我們在飛機上一定能夠享受高速且低價的互聯網連接服務。
參考文獻:
《空中5G上網再進一步 中國移動5G-ATG試驗獲批》,譚倫,中國經營報;
《直沖云霄!探尋空中“5G沖浪”新高地》,劉亞廷等,人民郵電報;
《ATG地空互聯網技術,開啟空中互聯網時代》,韓營,中興通訊;
《工信部批復移動開展5G-ATG試驗,空中用5G不遠了?》,孔學劭,南方都市報;
《左手衛星,右手ATG:中國電信的航空互聯網夢想》,水易,c114通信網;
《機上網絡技術與差異化2C策略之研究》,許洪澎;
《坐飛機將能5G上網了,但背后的科學你一定要知道》,趙涵,中國戰略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