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突然裁員614人!10年造車夢碎,改押機器人搞「下一件大事」
想了解更多AIGC的內容,請訪問:
51CTO AI.x社區
蘋果十年造車計劃一夜夢碎,600多人遭遇了大裁員。
2月底,彭博最先曝出,蘋果投了數十億美元的泰坦項目,徹底宣告了終結。
為了全力押注生成式AI,蘋果不得不取消一直以來未見成果的汽車部門。
當時,團隊中的2000名員工,要么轉崗AI,要么走人。
一個月后,也就是3月28日,這家科技巨頭正式向614名員?發出了裁員通知,并于5?27??效。
據介紹,位于圣克拉拉的8個辦事處都受到波及,可以說是蘋果自2020年以來首次大裁員。
對此,庫克曾在去年就表示,在公司招聘放緩和削減成本期間,裁員將是最后的手段。
在經歷造車計劃失敗后,蘋果押注的「Next Big Thing」是什么?
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團隊正在進軍「家用機器人」領域,并計劃研究兩款機器人。
一款是移動機器人,可以跟隨用戶在家中四處走動。另一款是桌面機器人,利用機器人可以移動顯示屏。
不論是蘋果手表,還是Apple Vision Pro等產品,每個創世紀單品的誕生需要長時間的孕育。
而在機器人領域,早已不缺新入局的玩家。
有網友表示,蘋果在這一領域押注仍將失敗。對此,英偉達科學家Jim Fan也表示贊同。
基本上,網友們對蘋果下一步舉措,噓聲一片。
項目多次刪除添加,內部意見不一
在電動汽車項目被取消之前,蘋果召開的一次高管會議中表示,公司未來將圍繞三個領域展開:汽車、家庭和混合現實。
顯然,汽車已成為棄子。而在混合現實領域,蘋果已經發布了第一款產品——Vision Pro。
因此,下一個焦點是,如何在智能家居市場獲得競爭優勢?
幾年前,蘋果高層,包括硬件工程主管John Ternus和工業設計團隊的成員,首次對桌面機器人項目感到興奮。
他們當時的想法是,讓顯示屏去模仿FaceTime會話中人的點頭動作,而且可以在群組視頻通話中,精確鎖定某個人。
然而蘋果內部一直擔心的是,消費者是否愿意為這樣的設備買單。
與此同時,在在小型支架上平衡機器人馬達的重量也是一個技術難題。
而最根本的原因是,蘋果高管在是否要繼續開發這款產品的問題上存在分歧。
據知情人士稱,盡管機器人智能顯示屏比移動機器人走得更遠,但這款智能顯示屏產品在蘋果的產品規劃中時有變動,多次被添加或刪除。
據介紹,這項機器人工作是在蘋果的硬件工程部門及其AI和ML小組內開展,并由John Giannandrea負責。
兩位專注于家居產品的高管Matt Costello和Brian Lynch則負責硬件開發。
目前,蘋果招聘網站也發布了機器人相關的崗位:
我們的團隊致力于現代機器學習和機器人技術的交叉領域,以塑造將為下一代蘋果產品提供動力的人工智能。
我們正在尋找創新和勤奮的ML和機器人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幫助我們研究、定義和開發復雜的智能機器人系統,以及在現實世界中的體驗。
不過,蘋果尚未在公司層面上,正式確定這兩個項目,而且這項工作仍被認為處于早期階段。
與此同時,投入機器人領域也是蘋果尋求更多元收入的重要探索。
借助機器人技術,蘋果可以擴大其在消費者家庭中的影響力,并利用AI的進步獲利。
在蘋果園區,有一個測試未來的家用設備的秘密設施。
蘋果一直在為這一市場探索其他想法,其中包括一款配備類似iPad顯示屏的新型家庭中樞設備。
泰坦遺產
蘋果失敗汽車項目帶來的一絲曙光是,為其他計劃開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神經引擎最初就是為汽車開發的,現已成為當代iPhone和Mac的人工智能芯片。
與此同時,它還未Vision Pro做出技術鋪墊,因蘋果團隊在駕駛過程中使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了大量研究。
而機器人工作也有類似的開始,起源于2019年左右蘋果的泰坦汽車項目。
當時,這項工作由Doug Field負責,他現在是福特電動汽車的高管。
當時,Field聘請了一系列高管參與機器人項目,從幾乎靜音的室內無人機到家用機器人。
這些人就包括Lynch,前谷歌家庭產品經理Nick Sims,以及Dave Scott(2021年離職蘋果,短暫經營一家移動MRI機器公司,然后于2022年回來研發Vision Pro)。
另外,還包括AI和機器人公司Anki的聯合創始人Hanns Wolfram Tappeiner也參與其中。
在Field于2021年離開蘋果后不久,機器人工作就被轉移到了家用設備部門。
最近,至少有一個來自汽車項目的前硬件團隊,被調整到了家用設備和機器人領域。
據熟悉這項工作的人士透露,汽車的操作系統——SafetyOS,理論上也可以為機器人量身定制。
機器人最初的概念是一種可以完全自主導航的設備,無需人工干預,就像汽車一樣,還可以作為視頻會議工具。
蘋果內部有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就是讓它能夠處理家務,比如在水槽里清洗餐具。
但這需要克服異常艱巨的工程挑戰,而這在十年內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機器人,會是「Next Big Thing」嗎?
繼喬布斯時代之后,蘋果一直癡迷于追求「下一件大事」。
若想再創造出一款能與iPhone相匹敵的產品,幾乎難上加難。
去年3833億美元的銷售額中,iPhone就占了52%。
而最有可能的汽車,或許可以為蘋果增加數千億美元的收入。一般來說,一輛汽車的售價預計約為10萬美元。
另一方面,蘋果還要大力投入AI。這可能會與機器人技術的工作可能會有一些重疊。
雖然還處于早期階段,但蘋果AI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使用算法,來幫助機器人家中雜亂的空間中導航。
即便這項工作取得進展,蘋果也不會是第一個開發家用機器人的科技巨頭。
亞馬遜早在2021年推出了一款名為Astro機器人,目前售價1600美元。
但該公司遲遲沒有大量推出這種設備,而且它仍然是一種小眾產品。
去年,亞馬遜還首次推出了一款更注重商業用途的滾動機器人,主要用于安全警衛的工作。
除了亞馬遜,還有其他公司提出了模仿人類體型和動作的仿人機器人的想法,比如波士頓動力、特斯拉擎天柱、Figure 01等等。
蘋果若想打開這個家用市場,確實面臨不小的挑戰。
因此,許多人蘋果機器人項目的前景,并不看好。
不知,距庫克宣布「Next Big Thing」還需要多久。
想了解更多AIGC的內容,請訪問:
51CTO AI.x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