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需要吸取數字化轉型容易失敗的教訓
今年1月,IBM發表了一份詳細的研究報告,解釋了為什么數字化轉型只提供了-5%到10%的投資回報率,而不是預計的150%。這是一個巨大差距,與我們在20世紀80年代的初始客戶端/服務器實現、90年代的操作系統遷移、21世紀初的大數據實現以及過去十年分析的技術實現的經驗一致。
這并不是說所有的技術實現都沒有達到目標,只是說絕大多數實現都失敗了。反復出現的問題是技術不夠成熟,提供該技術的公司,以及部署該技術的公司,都用令人印象深刻的銷售努力來說服買方相信其好處,同時缺乏后續行動來確保所承諾的價值已經實現。
同樣的事情也可能發生在人工智能上。
當客戶端/服務器趨勢襲來時,當時技術還沒有準備好,但它幾乎讓IBM破產,因為市場試圖轉向一些還沒有準備好的東西。
原因在于,銷售往往能超越產品所在的位置,遠遠超過圍繞產品的服務。當像人工智能這樣的新趨勢來襲時,每個人都想分一杯羹。但除了IBM和英偉達(NVIDIA)等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已經研究了幾十年,沒有人(包括谷歌)宣布為人工智能做好了準備。
IBM此次如此興奮的原因是,它擁有watsonx,這是目前市場上最成熟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這一次,IBM在企業級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方面是最成熟的,而其他公司則依靠很少或根本沒有基礎的銷售和營銷承諾生存。
當銷售領先于技術時,買家就會吃虧。根據IBM關于數字化轉型的數據,很多人吃虧是因為他們沒有做盡職調查。
解決辦法:做好功課,遵循流程
在這種情況下,最成功的流程之一是“從試驗到生產”。不要一步到位地進行部署。一旦確信某個供應商已經為你提供了足夠成熟和完整的解決方案,創建一個或多個試點項目來驗證你的信念。即使是成熟的產品也不能適用于所有情況。你不想大規模失敗,但在試點中失敗是可以恢復和承受的。
但即使在試點之前,也需要確保供應商對收益和投資回報率的要求是可以實現的。向其他已經部署并實現了承諾的好處的人尋求參考,詢問供應商,看看他們是否已經在內部部署了這項技術,并要求與使用該技術公司的IT人員交談(他們通常會非常誠實)。
與其他正在嘗試同樣任務的人一起研究并獲取最佳實踐,要意識到并非每種解決方案都適用于每個公司甚至每個部門。
混合多云是在正常運行時間、成本、可用性和可靠性之間提供最佳平衡的實踐。需要一個理解這個概念的供應商,與你信任的云計算供應商有著深厚的關系,并且已經獲得了足夠的經驗,所以它不應該是在服務你的過程中學習的。
特別是對于人工智能數據,質量是至關重要的,你需要很多幫助來確保它。不想要一個有偏見或產生幻覺的AI,就像你不想要一個總是提供不準確答案的分析一樣。
這些新的人工智能功能預計將是多模式的,包括自然語言、圖像、音頻、視頻,甚至是關鍵的時間元素。人工智能的使用往往傾向于針對其中一種數據類型進行優化,而在其他數據類型上表現不佳,所以你需要了解其中的差異,并讓供應商知道在它不具備能力的領域,另一家供應商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最后,你需要度量標準和里程碑方面的幫助,這樣,如果供應商的性能不佳,你就可以及早確定問題所在,要么更換供應商,要么更換團隊。如果與你合作的供應商不能幫助你為項目設置度量標準和目標,那么你就找錯了供應商。
從20世紀80年代的客戶端/服務器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我們在最近的大型技術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是,銷售遠遠超過產品和支持結構。其結果是部署不能滿足目標和期望。在許多情況下,更明智的做法是等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合適的團隊和合適的解決方案出現后,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