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五個季度同比下滑:AI能否扭轉戴爾危局?
沒有企業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企業!在新趨勢面前,老巨頭往往反應遲緩,甚至由于思維定勢錯失絕大部分發展機遇,最終落寞離場。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設備的加速普及,傳統PC市場持續疲軟,以PC為主業的老巨頭們日漸式微。戴爾作為最大的PC廠商之一,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
2023年第一財季,戴爾營收創下自2018年重新上市以來的最大跌幅,僅為209 億美元,同比下跌 20%。另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的數據,2023年第二季度,戴爾在中國的PC出貨量為80.4萬臺,同比暴跌了52%。
而另一個更令人揪心的數據是,戴爾已連續5個季度出現業績同比下滑。在剛剛過去第三季度,營收更是同比大降了10%,縮減到了222.5億美元,遠低于預期。
對于持續下滑的營收,戴爾公司的高管們表示,他們對戴爾在2025財年恢復增長充滿信心。同樣的話他們在上個季度也說過一遍,但市場并沒有因為戴爾的“信心”而出現根本性扭轉。而且,還在朝著越來越糟的方向發展。
來自IDC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PC電腦市場的整體衰退,是戴爾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而未來幾年,智能手機、游戲主機等產品的崛起,還會繼續擠壓PC的市場份額。
和所有傳統科技巨頭一樣,戴爾將自己的未來也押在了AI上。戴爾表示,AI是戴爾的“救星”,在第三季度,戴爾AI服務器的需求環比增長了近一倍。戴爾針對AI應用的高利潤業務也增長了9%。
目前,戴爾AI解決方案涵蓋 IT 基礎架構、PC 和專業服務,采用具有大型語言模型 (LLM) 的全棧 GenAI,理論上無論組織處于 GenAI 開發的哪個階段,都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考慮到AI市場仍處于極速上升期,戴爾將AI視為自己下一個階段最主要的營收突破點。
戴爾科技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運營官Jeff Clark預計,2024年戴爾服務器總出貨量可望恢復成長至15%YoY,其中AI服務器出貨量有望顯著增長至2.5–3萬臺或以上。
然而,相比戴爾官方的樂觀,不少業內人士認為,AI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PC廠商的頹勢。換句話說,AI是未來,但并不是PC廠商的未來。站在發展的角度看,AI也并不一定可以扭轉戴爾的危局。總結下來,核心原因有兩個:
首先,在個人市場,AI PC就是一個偽概念,AI的能力要依靠巨大的算力,單個PC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具備真正的AI能力。當前火爆的ChatGPT,以及各種生成式AI,核心能力都來自云端。AI PC噱頭意義大于實際,這個概念之所以PC廠商都在跟,是因為它們想借此推高產品銷售價。
具體到戴爾,它既不是AI PC的首創者,也沒有在市場中快速找到屬于自己的個性化定位,因此很難直接從AI PC概念中脫穎而出。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數據是,從去年開始,戴爾的國內銷量及市占率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而在 Canalys 的最新一份報告中,戴爾的市占率已經由曾經的第二一路滑落到第四,被惠普、華為所取代。
另外,對AI PC持保守態度的PC廠商也很多。宏碁董事長陳俊圣就認為“這是一個逐漸的過程,不會明天開始就有AI PC,是漸進式的發生。”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則認為,AI PC預計要到明年第三季度才會慢慢成熟,而且還有一個大前提是明年總體經濟將優于今年及前年。
其次在企業市場,用戶的選擇性更大,戴爾并非首選AI合作伙伴。無論是AI芯片、還是AI服務器、亦或AI集群,戴爾都沒有“非它不可”的核心技術。目前,戴爾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已與英偉達達成合作,并成為最早一批推出基于英偉達芯片的AI服務器廠商之一。
然而,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爆火,AI領域的競爭會空前激烈,繼戴爾之后,惠普、聯想等PC巨頭,也陸續會推出性能更強的AI服務器。以英偉達當下的產能,相關芯片供應緊張會是常態。也就是說,戴爾AI業務好不好,要看英偉達臉色。以2023年為例,受限于AI芯片供應限制,戴爾今年AI服務器出貨量只能做到1萬至1.5萬臺。
與此同時,AI的爆火能夠持續多長時間仍是未知數。盡管各大科技巨頭紛紛下場押注AI,但到目前為止,尚無可持續盈利的殺手級應用出現。就連OpenAI首席運營官布拉德·萊特卡普(Brad Lightcap)最近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AI被夸大了,它不可能一夜之間給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商業變革”。
總之,AI的產業化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AI PC更是前途未卜,將未來所有的重心都押在AI上,存在相當大的變數。對于戴爾下一個季度的表現,我們也會持續關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