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證明人類生活在「矩陣」之中?宇宙是「模擬系統」,多系統證實信息演化趨向穩定
有物理學家已經證實,人類其實就生活在矩陣空間之中!?
聽起來如此玄幻的說法,真的能被科學證明?
樸茨茅斯大學物理學副教授,信息論專家,Melvin Vopson在他的新論文中提出:
證明人類生活在一個模擬世界的假設的證據,可能隱藏在信息基本法則之中——例如人類DNA中的遺傳信息或計算機中存儲的數字信息。
論文地址:https://pubs.aip.org/aip/adv/article/13/10/105308/2915332/The-second-law-of-infodynamics-and-its
他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的信息系統會經歷相同的最小化過程,這個最小化過程非常類似于計算機壓縮和優化數據的方式,這一發現進一步支持了「宇宙是一個模擬空間」的觀點。
而且,甚至同樣也是物理學出身的馬老板也是這個觀點的支持者。他曾經在不止一個場合表示過,人類生活的空間很有可能就是一個模擬空間。
宇宙就是一個計算機模擬系統
其實早在Vopson系統地論證這個問題之前,很多物理學家就對這個問題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許多物理學家認為,宇宙能夠維持生命這一事實,微妙地取決于它的各種基本特征,特別是自然法則的形式、某些自然常數的值以及宇宙的各個方面處于早期階段的條件。
節選自《微調: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
這是一個幸運的巧合,我們必須接受它作為原始設定。顯然,宇宙是由一些創造了適合生命的條件的神圣設計師創造的。而生命的微調表明,存在多個其他宇宙,與我們自己宇宙中的條件截然不同。
根據標準貝葉斯調節可以推斷,的確有一位「宇宙設計師」存在
為什么物理定律和常數采用允許恒星、行星和生命發展的非常具體的值?
節選自《上帝的旅行速度能超過光速嗎?》
而宇宙的膨脹力,比如暗能量,都比我們理論上以為的要弱得多。
這是為了讓物質聚集在一起,而不是被撕裂。
2022年,Vopson和他的同事、中央蘭開夏大學的物理學家Serban Lepadatu提出了新物理定律,稱為信息動力學第二定律。
這個定理的名字的由來——熱力學第二定律規定,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的熵要么保持恒定,要么增加,但永遠不會減少。
但是他們發現的信息動力學規定第二定律卻恰恰相反:信息系統中的熵要么保持不變,要么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簡單來說,一切物質似乎都會演化到信息含量最小的平衡狀態。
現在,Vopson基于這一發現,將信息動力學第二定律應用于各種信息系統,包括數字信息、遺傳信息、原子物理學、數學對稱性和宇宙學。根據沃普森在同行評審期刊《AIP 物理學》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這些結果「提供了似乎支持模擬宇宙假說的科學證據」。
2022年提出這個定理的依據,最主要是從RNA存儲數字信息的系統,以及數字數據存儲系統中觀察到的結果。
論文:信息系統通過不斷壓縮達到穩定
現在,Vopson基于這一發現,將信息動力學第二定律應用于各種信息系統,包括數字信息、遺傳信息、原子物理學、數學對稱性和宇宙學。
根據Vopson在同行評審期刊「AIP 物理學」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這些結果「提供了似乎支持模擬宇宙假說的科學證據」。
他通過將二進制文字信息寫入納米級磁性薄膜結構上,然后在室溫下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迭代循環,證明數字信息遵循這一定律。
正如信息動力學第二定律所預測的那樣,數據在數百個循環后開始退化,并在 1,990 個循環后被刪除。
Vopson還研究了導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的遺傳密碼,并得出結論,其病毒變體的信息熵隨著基因突變而減少。
然后,他將該定律原子物理學中進行印證,并證明了洪德法則(洪德第一法則)是信息動力學第二定律的直接結果。
最終得出了結論:電子在原子周圍占據位置的方式似乎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小化了它們的信息熵。
最后,Vopson轉向宇宙學,概述了信息動力學如何解釋有關宇宙熱力學熵的開放性問題,以及它如何解釋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對稱性。
沃普森博士之前的研究表明,信息是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并且具有物理質量。他甚至聲稱信息可能是難以捉摸的暗物質,它幾乎構成了宇宙的三分之一,他稱之為質量-能量-信息等效原理。
Vopson進一步提出,他的假設可以通過將物質粒子撞擊反物質來進行實驗檢驗,反物質是一種與正常物質具有相反電荷的稀有物質。
他推測這個過程可以產生低能光子,這些光子是通過擦除相互作用中的信息內容而產生的,從而證明了信息動力學的作用規律。
Vopson指出:「實驗尚未進行,但如果成功進行,它本身并不能明確證實我們處于模擬構造中」「這只會支持這個假設。然而,第二定律加上已證實的實驗,再加上一些新的研究(將使這一點達到基于科學標準的接受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