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 Wi-Fi 7 與未來 5G/6G 的發展?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信息技術的需求不斷提升。當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深刻演變,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不斷加速,智能產業、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極大改變全球要素資源配置方式、產業發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而作為提供信息通信基礎網絡接入服務能力的Wi-Fi 7、5G乃至未來6G技術,也在拓展新的目標、應用場景,以適應產業發展變革提出的新要求。
Wi-Fi 7即將到來
Wi-Fi技術是基于IEEE 802.11體系下的一系列標準協議而產生的無線接入技術,從早期單純解決末端無線接入需求,發展到目前能夠滿足家庭、商超等不同場景的大量終端連接、簡易認證、高速率應用需求。最新一代的WiFi 7技術已于2022年制定了D1.5草案,并計劃在2024年發布D5.0正式版本。Wi-Fi 7以支持更高速率、更多接入終端、更高資源利用率為目標,在前代技術基礎上引入6GHz頻段,將最大頻寬從160MHz提升至320MHz,最大空間流仍然保持8×8 MIMO(根據最新IEEE 802.11be D3.1草案,Wi-Fi 7仍然為8×8 MIMO),并支持4096QAM調制技術,從而使單路流理論最大速率提升至2.88Gbit/s,設備整體理論吞吐速率達到23.06Gbit/s(8×8 MIMO)。同時,為進一步提升資源利用率及設備吞吐能力,Wi-Fi 7引入了多鏈路傳輸技術(MLO),使終端設備可以同時跨多個頻段信道傳輸數據。這可以理解為用戶的手機終端能夠同時連接路由器的2.4GHz、5GHz甚至6GHz頻段,并根據無線環境情況(如干擾、資源占用等)自動切換信道,全面提升用戶體驗。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一個家庭5GHz信道的干擾相對較小,家里一位用戶正在使用手機連接5GHz信道玩游戲,此時家里其他用戶突然開始用5GHz信道下載文件,造成5GHz頻段資源緊張,那么玩游戲用戶的手機會根據網絡情況自動切換到2.4GHz或者6GHz頻段,以便保證業務時延及數據有效傳輸;當其他用戶文件下載完成后,玩游戲用戶的手機會自動切回干擾較小的5GHz頻段,以保證用戶體驗。
5G全面應用、6G研發啟動
3GPP制定了5G無線通信標準,推動行業為用戶帶來高速率、高可靠、低時延的網絡連接。5G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增強移動寬帶(eMBB)、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和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是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物流和工業互聯網等應用的首選移動網絡。eMBB保證千兆范圍的移動寬帶速率和更高的數據帶寬;uRLLC確保低于4毫秒的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mMTC支持物聯網應用中的大規模設備連接。當前,5G速率不斷提高,一些運營商可提供高達10Gbit/s的傳輸速率;時延持續降低,已降至1毫秒以內;新頻段不斷應用,例如C頻段和毫米波頻段,可提供更多的帶寬和更好的性能。截至2023年5月底,我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284.4萬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超20.5億戶,全面助力行業數智化轉型。
作為無線移動通信技術未來演進方向的6G技術,對于普通大眾來來說還比較遙遠,但6G技術的啟動鍵已經按下。2023年6月12—22日,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5D工作組(ITU-R WP5D)第44次會議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發布了《IMT面向2030及未來發展的框架和總體目標建議書》(以下簡稱《建議書》)。《建議書》作為6G綱領性文件,匯聚了全球6G愿景共識,描繪了6G目標與趨勢,提出了6G的典型場景及能力指標體系。《建議書》明確6G網絡的六大場景為沉浸式通信、超大規模連接、極高可靠低時延、人工智能與通信的融合、感知與通信的融合、泛在連接。《建議書》明確了6G的15個關鍵能力指標,是對5G關鍵能力的增強與維度擴展,其中9個能力是相對5G能力的增強,包括峰值速率、用戶體驗速率、頻譜效率、區域流量、連接密度、移動性、時延、可靠性、安全隱私彈性性能等指標;新增6個能力包括覆蓋能力、感知相關能力、AI相關能力、可持續性、互操作性、定位精度。可以說,6G技術錨定了滿足未來人們在泛在智聯下的數字社會生活的各項通信需求。
Wi-Fi 7將與5G/6G形成優勢互補
從未來的技術發展來看,盡管Wi-Fi 7和5G/6G都支持更大帶寬、更多接入終端、更低時延,并且都通過越來越高階的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和更寬的頻譜帶寬等提升性能,而且在頻譜資源爭奪、通信運營商網絡建設投資方面二者也確實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但實際上Wi-Fi 7與5G/6G技術錨定的應用場景以及用戶通信需求存在顯著差異,同時二者在各自目標場景下的技術和應用優勢也比較明顯。未來,這兩種技術將長期共存,而且與過去幾代無線技術不同,不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
Wi-Fi 7主要目標是提供室內固定區域的末端無線寬帶接入,本質是為更多終端提供更高、更穩定可靠的接入速率,而且Wi-Fi技術目前仍主要考慮終端在域內不同接入點間的漫游,尚不涉及接入終端在不同域間的移動性切換問題。Wi-Fi 7典型的應用場景是商超、機場、車站、劇場、體育場館、工廠的WLAN網絡,尤其是面向大眾用戶的家庭寬帶網絡,Wi-Fi技術可以提供低成本的高速接入解決方案。
而5G/6G技術是解決移動性下的無線寬帶接入問題,尤其是針對未來6G網絡,其主要應用場景包含:面向高可靠、確定性時延的行業應用,如智慧工廠、智慧醫療、智慧礦山、智慧港口等;面向元宇宙、虛擬現實等應用的低時延、超大帶寬服務;面向高鐵、飛機、汽車等高速移動場景,滿足相對穩定的較高帶寬接入需求;面向萬物智聯場景的高密度、超大規模終端接入需求;面向航空、航天、航海、陸地全域范圍內的天地一體化泛在互聯需求等。
6G網絡的目標是提供1T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Wi-Fi 7的目標是達到46Gbit/s的峰值速率。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目標峰值速率都對應著特定的覆蓋區域,一個Wi-Fi熱點的服務范圍可能只有室內50米、室外300米,多個熱點組網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商超、機場等中型區域的覆蓋;而蜂窩網絡的服務范圍從小型社區的300米到大型社區的數十千米不等,并且在6G網絡整體覆蓋范圍內,設備可以實現自由移動且業務服務不間斷。此外,6G的目標是通過非地面和衛星網絡提供全球覆蓋,從而實現100千米的覆蓋規模。
Wi-Fi 7和6G作為未來最有前途的新型無線技術,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想要實現遠距離的廣覆蓋、高速率以及自由移動,6G是更好的選擇;如果你需要在辦公樓或家庭等小空間內實現較高的下載速度并保持更低的功耗,Wi-Fi 7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對于普通用戶的家庭應用場景來說,從搭建和使用成本的角度考慮,Wi-Fi 7也是更好的選擇。當然,作為接入部分的Wi-Fi 7和6G網絡,未來都可以通過智能城域網與各種邊緣云資源、AI算力資源互聯互通,充分利用并發揮算力網絡的全局能力。
結語
從目前的技術進展來看,Wi-Fi 7要比6G更早到來,但產業各方仍然需要做很多工作推進Wi-Fi 7盡快落地普及。首先是在芯片方面,雖然高通、聯發科等廠家在2022年就已推出了Wi-Fi 7的芯片方案,但支持Wi-Fi 7的終端仍然很少,而且預計上市時間可能滯后,因此需要產業各方一起努力,推進Wi-Fi 7的試點、示范應用。同時,在頻段分配方面,目前國內6GHz的后半段(6 425—7125MHz)已經分配給5G/6G系統使用,而5925—6425MHz的500MHz頻段仍然未明確,希望后續能夠劃分為非授權頻段供Wi-Fi 7使用,以保障連續的320MHz的頻譜資源,為廣大用戶提供成本相對較低的無線寬帶接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