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SaaS,窮途末路了?
近期,幾家中國明星SaaS公司,紛紛傳出“境況堪憂”的消息:勞動力綜合管理服務商喔趣被傳面臨倒閉,只剩下10人做維護;另一家專注于智能招聘管理系統的企業Moka,也傳出大批量裁員、紛紛關閉各地分支機構的消息;此外,銷售易、神策、分貝通也都有裁員傳聞,就連已經上市的HR SaaS企業北森控股,上市僅幾個月,股價就從29.7港元/股,跌到5塊多/股...如此種種,是昭示著中國的SaaS行業已經窮途末路了嗎?本文K哥就聊聊我的觀察和思考。
一、從“康波周期”看,目前正處于“蕭條時期”
從時間軸上看,目前正處于第五次“康波周期”的蕭條階段,全球范圍內的企業,都在找尋出路,希望能依托新的跨時代科技,刺激經濟的復蘇和繁榮。這一天何時出現不好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企業通過降本增效,自救求生,將是未來幾年的主旋律。
在這種大背景下,企業在戰略上收縮,戰術上保守,將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一些可有可無非必要的投入投資,都將大幅減少或推遲。對不少公司來說,企業數字化的推進和轉型,就屬于這類,在保命為第一要務的關鍵時刻,不能直接為企業創收、增加現金流的SaaS服務,其需求優先級肯定是靠后的,甚至會被企業從“to do list”列表中直接抹去。
如果再細分來看,一些垂類剛需的SaaS企業的耐沖擊性可能會更強一些,比如基礎的客戶管理應用、發票自動化應用,在類似的業務場景中,企業用戶還是離不開SaaS企業提供的服務的。而這一類不能被取代或替換的基礎服務,也越來越成為SaaS企業抵御風險、維持現金流的底氣和依靠。
而另外一些提供非剛需應用場景如在線筆記、視頻會議等的SaaS企業,則很可能不再為用戶所青睞。對用戶來說,面對“活下去”這個最大課題面前,某些所謂的體驗感、科技感并不值一提,只要能省錢就會選擇其他的替代方案。這也就意味著此類SaaS業務在當前的環境下,會比垂類剛需業務面臨的沖擊要大得多,前面提到的那些裁員甚至倒閉的SaaS公司,很多都屬于這一類。
二、中國SaaS,就不是個大生意
中國的SaaS行業,大致在2010年前后萌芽。2015年開始所謂的行業爆發,成為眾多從業者口中的“SaaS元年”。一路發展至今,相較而言,我們SaaS行業的這塊“餅”,也并沒有攤的很大。這一點可以從和美國的數據對比上,得到更直觀的體現。
有數據統計,從世界范圍來看,擁有 SaaS 企業數量最多的美國,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50% ,而中國只占 2.6%;從企業收入規模來看,SaaS 企業創收最多的美國,占比約 65% ,而中國僅為 2%;從滲透率上看,美國市場的SaaS滲透率高達70%以上,而中國的SaaS滲透率則不到20%。這樣的數據表現,似乎和中國作為世界最大制造業國家的身份,多少顯得有些不匹配。為什么中國SaaS不能成為一個大生意,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加以思考:
1、中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不強烈
在國內,中小企業最多的行業當然是制造業,而制造業又恰恰是所有行業里數字化水平最低的行業。這個被認為最具活力,且數量龐大的群體,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部分企業由于自身客觀條件、資源、管理層的思維意識等方面的局限,致使企業無法有效、快速地進行數字化轉型。
第二,從數據保護的角度出發,一些中小企業網絡安全意識、防范能力不足,極易產生數據泄露的隱患;有些中小企業對SaaS平臺的數據安全不信任,不愿意進行數字化轉型;
第三點,可能也是最根本的一點,過去20年間,中國經濟高速穩定增長,打造了世界上最為健全的制造業體系,成為出口全球的世界工廠,作為整個產業體系中的一環,制造業里的中小企業們也一起分享著各種各樣的紅利,在可以“躺賺”的階段,他們大多不會真正在乎降本增效,也很難真正產生推進企業數字化的內生動力和急迫感。
2、SaaS企業成本高,很難賺錢
SaaS企業是不是賠錢賺吆喝,從微盟、北森等上市公司的財報就能看出端倪。以北森控股為例,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北森控股的銷售及營銷開支為3.87億元,研發開支為3.03億元,兩項支出共計6.9億元,占到北森控股總收入7.51億元的91.8%。要知道這還只是市場費用和研發投入兩大“硬成本”,還沒扣除管理成本、經營費用等各種成本和開支,七七八八算下來,根本不可能賺到錢,這也就理解為什么北森控股5年虧掉74億了。
那么,SaaS企業中市場費用和研發投入這兩大塊的開支,能不能降低呢?很難。這是由中小企業的群體特征、行業特點所決定的。市場費用高,是因為中小企業太分散,觸達難度過大,綜合獲客成本過高。但沒有辦法,為了生存,很多SaaS公司不得不通過雇傭更多銷售人員、堆高營銷成本,來實現他們“預期”的業務收入。事實上,這種“增收”方式,是和SaaS最終“通過敏捷開發和交付以及發現并滿足客戶新需求”來提升銷售能力的“理想路徑”,完全背離的。
而研發投入高,是因為SaaS對用戶體驗、系統穩定性、產品成熟度比一般軟件公司要高很多,其投入自然也就相應大很多。尤其是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用戶要求越來越挑剔的背景下,只要企業還想在行業內好好發展,研發方面的成本投入就很難降下來。降,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自絕于市場。
由此來看,SaaS行業高企的成本,是很難在短期內快速降下來的,這就意味著這個行業在一定時期內是“無利可圖”。很多想賺快錢的創業者,也會因此避開SaaS,他們更喜歡快速做大規模、上市圈錢的路子,而SaaS上市公司這些股價跌跌不休的血淋淋慘劇,很容易就把他們嚇退了。
3、Salesforce的成功,很難復制
很多SaaS創業者,都渴望自己的企業能成為中國的Salesforce。但目前來看,Salesforce的成長之路和發展模式,很難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被復制的。
Salesforce的成功,有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的加持。比如,Salesforce成立初期,就遇到非常好的時間窗口,市場非但不飽和,而且對這種創新的軟件服務商業模式充滿好奇和興趣,廠商和客戶之間,也可以迅速建立很好的合作關系。接著,Salesforce不斷通過“首因效應”擠占用戶心智,在品牌化路線和營銷驅動路線方面,雙管齊下,最終成就了今天在業內的地位。
但我們當前環境下的經濟情況、市場氛圍,都跟當初Salesforce創立時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們的SaaS創業者,尤其是草根創業者,一定要認清現實,你的企業能不能成為下一個Salesforce,在自己給出答案前,可以先看看BAT、華為、金蝶、用友這些深耕SaaS多年的國內大廠們,現在又在這個領域取得了什么“成就”,是不是仍然靠著to大B軟件業務,救濟養活著SaaS?
三、斗膽給中國SaaS企業,提幾點建議
1、拋棄幻想,有質量地活下去
曾經,燒錢模式曾助力很多 SaaS 公司起飛,但時至今日,企業的字典里早沒了“燒錢”二字,有的只是降本增效,開源節流。因此,很多不切實的幻想必須要拋棄了,很多不合時宜的管理方式和經營理念,也必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SaaS公司創始人,對此要有非常清醒、務實的認知,拋棄某些貪大求強的幻想,小富即安、小而美、小確幸,老老實實精細化運營,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最擅長最有性價比的產品、守好守住企業現金流,未嘗不是當前最穩妥,最適合的發展之道。
2、深耕行業,真正為企業提供價值
SaaS自身具有標準性強的特點,這就對客戶規模、企業適配性、行業及業務屬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列的要求。在客觀上要求SaaS企業必須具備業務深耕、做時間朋友的思想認知和信心。要有跟客戶在一起,傾聽客戶聲音,為客戶提供真正價值,不貪圖短期利益,和企業共同成長的準備和策略。
產品能不能滿足客戶不斷提升的需求,面對競爭對手有沒有持續的競爭優勢,能不能持續迭代升級甚至重構自己的產品,能不能最終贏得用戶的口碑和復購,是SaaS企業必須要面對,也是一定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3、大B和SaaS,只能二選一
當初哈姆雷特的困惑是“To be, or not to be,”,如今業內人員困惑的是“大B or SaaS”。大B和SaaS,到底該選誰?這不是魚和熊掌可以“得兼”的問題,而是只是“二選一”的問題,因為這是兩套不同的能力模型,也是兩種不同的生意模式,在打法上也必然存在很大的不同。
大B模式的特點是周期長,回款慢,一客一單,研發成本高,營銷費用高,考驗公司各部門協同、打群架的能力。SaaS則是對產品成熟度要求高、獲客成本高、客單價低,考驗規模化的能力、精細化運營的能力。如何選擇,如何取舍,需要從業者對自身情況,對客戶特點,對行業前瞻,有清晰而深刻的分析和認知。
4、SaaS下半場,拼的是AI應用
AI無疑是當今科技界的“顯學”,很多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AI的融入和加持,SaaS也同樣如此。面向未來,結合AI深化場景應用,提供更多滿足AI發展的能力,為未來業務應用AI打好基礎,是SaaS下半場的決勝關鍵。
巨頭如釘釘的“魔法棒”、百度用AI把所有應用重做一遍;業內頭部如微盟推出的AI大模型應用型產品“WAI”,有贊發布的AI智能產品“加我智能”等等,都說明這些大廠們已經在AI身上,找到了靈感,看到了SaaS的黎明,其他梯隊的企業們,結合自身的情況,認真抄作業就是了。
5、擁抱生態,是中小型SaaS企業的出路
大廠以前言必稱流量、入口,現在大家聊的都是生態、系統。入駐大平臺(如:釘釘的AI PaaS、百度智能云、用友YonBuilder開發者社區等等),成為SaaS生態中的一環,是解決獲客成本高、產品成熟度不足的有效途徑,以低成本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通過“全家桶”一類的集成化解決方案,大大提升用戶體驗,通過強大的產品實力和適用性,擊敗生態外的競爭對手,是未來中國SaaS企業,不斷走向壯大和成熟的必由之路。
聊了這么多,K哥最后回答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中國SaaS沒有窮途末路,只有路長且阻,問題解決得多了,路自然也就順暢了,祝中國SaaS越來越好。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技術領導力”(ID:jishulingda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