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特稿:致我們終將“逝去”的2G時代
近日,某地運營商“關閉2G基站”并要求用戶升級套餐一事,在社交平臺上引發熱議。
2020年5月,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中提出,推動2G/3G物聯網業務遷移轉網,建立NB-IoT、4G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在深化4G網絡覆蓋、加快5G網絡建設的基礎上,以NB-IoT滿足大部分低速率場景需求,以LTE-Cat1滿足中等速率物聯需求和話音需求,以5G技術滿足更高速率、低時延聯網需求。在5G商用正式啟動后,我國信息通信業進入了2G/3G/4G/5G四代技術“同堂”的特殊時期,在投入產出巨大“剪刀差”的壓力下,工信部開始鼓勵遷移轉網,將有限的頻譜資源用于4G和5G網絡的發展。
誠然,2G為我國移動通信網絡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網絡覆蓋廣、話音質量高,至今仍在發光發熱。但長期以來,2G網用戶價值低、維護成本高、頻譜利用率低、功耗高的“雙低雙高”劣勢,給行業發展帶來了沉重負擔,業內2G退網呼聲不斷。其實,早在2018年,中國聯通已經在多省部署2G網絡的退服工作,打響了2G退網的“第一槍”。中國電信緊隨其后發布相關公告,拉開了2G退網的大幕。2020年,中國移動也發布通知,明確NB-IoT、4G技術將承載2G物聯網業務,并于2020年底停止新增2G物聯網用戶。至此,三大運營商集結完畢,全球最大的2G網絡退服已成定局。
2G退網不僅是一個策略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根據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規律,2G退網是必然趨勢。近年來,基于2G網絡的用戶、應用越來越少,而數據流量的使用與日俱增,將GSM低頻段頻譜資源重耕用于4G和5G網絡,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共同訴求。這不僅代表著行業的發展方向,更是國家5G戰略的必然要求。
目前,2G主要覆蓋老年人、偏遠地區和企業物聯網等群體和領域。如何在2G退網之后,既能更好地滿足這部分用戶群體的需求,又能更好地承擔普遍服務的社會責任,對運營商和行業來說,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但需“謀定而后動”。運營商應全面開展2G退網的統籌規劃,既要摸清2G“家底”,明確2G退網的路線圖,又要制定清晰的重點工作和進度計劃,測算資源投入與產出;由運營商集團公司按照各省實際情況,統籌考慮2G退網的相關工作安排,堅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堅持“徹底改造與引導遷移相結合”的原則,以用戶滿意、體驗不降為總體目標,分步驟、分階段落實退網相關工作,這是慢工出細活、循序漸進的過程。
2G退網不僅是運營商的事情,更是全社會的事情。2G退網涉及用戶需求、網絡覆蓋、終端改造、普遍服務、適老化改造等諸多方面,需要運營商的努力,也需要全社會的合力。
一是政府層面,迫切需要加強宣傳引導,讓全社會理解并接受2G退網是大勢所趨的事實,這符合國家大政方針和發展戰略,同時在網絡覆蓋、終端改造、普遍服務、適老化等領域出臺相關補貼和激勵政策,減輕運營商2G退網的“身心壓力”;
二是運營商層面,堅決不做“甩手掌柜”,分階段、按重點、有節奏地開展2G退網工作,加強4G和5G網絡全面覆蓋,滿足偏遠農村、老年人、企業物聯網等用戶群體的實際需求,推進普遍服務能力和水平更上一層樓;
三是終端廠商層面,加強終端的適老化改造,積極宣傳和引導智能終端在老年人群體的普遍應用,加強與運營商、政府、高校等的合作,充分依托老年大學、社區中心等組織機構,開展老年人群體智能終端培訓和引導,提升2G退網用戶的體驗和感知。
四是2G物聯網用戶層面,基于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大趨勢,加快推進窄帶物聯網、4G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生態體系建設,實現網絡遷移的同時,全面替代2G物聯網終端,全面提升移動物聯網連接數、數據規模和質量,加速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G時代終歸要離我們遠去,感謝2G在網服務30年,讓我們坦然面對它的離去吧,它的謝幕將是全新5G時代輝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