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揮“AI 原生”潛能,開啟全新“賽博空間”?
如果說 2023 年的 AI 為世界帶來了怎樣的改變,那么大模型的狂飆發展,無疑一馬當先。以人機交互為例,“提示詞工程師”(又稱“AI 召喚師”)成為 21 世紀最腦洞大開的新興職業,用自然語言寫代碼、召喚計算機程序完成人類指定任務不再是天方夜譚。
繼 2016 年 AlphaGo 戰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后,ChatGPT 爆火又再一次刷新了 AI 在人類社會中的存在。相比前者,后者的革新甚至更具里程碑:在 ChatGPT 的范式下,人工智能不是在挑戰人類智能,而是在延展人類智能,幫助人類完成各式各樣的任務,提升其產出智慧與效率。
換言之,ChatGPT 勾勒了一個更為清晰的 AI 新時代,并向我們集體提出一個新問題:當 AI 更顯其工具本性,人類應該如何發揮 AI 的智能,基于 AI 底層的技術與邏輯構建一個全新的“賽博空間”?
過去的大半年,國內 AI 發展日新月異,大模型技術成果與創業團隊層出不窮。從技術層面來看,算力、算法與數據三駕 AI 馬車已發動,并爭相成為大模型賽道的引領者與吸金者。但隨著大模型開源進入深水區,技術門檻與壁壘的優勢逐漸削弱后,“AI 應用”開始成為下半年熱度不斷攀升的話題。繼云原生后,“AI 原生”成為新的熱門詞匯。
類比云原生,云計算最早在國外的命名是“Utility Computing”,意為“效用計算”,是一個經濟學詞匯,指代云計算是經濟社會的公用基礎設施。同樣,隨著大模型與通用人工智能的形態發展趨于成熟,人工智能也逐漸體現出成為社會基礎設施的巨大潛力,“AI 原生”由此誕生。
什么是 AI 原生應用?
過去半年,國內外的科技人士一直在討論大模型的產品形態:除了 ChatGPT,基于大模型還能爆發怎樣的 AI 應用?
過去用 AI 改造傳統行業的經驗已經昭示,嫁接部分 AI 的方式會出現諸如“馬拉小汽車”的困境:如果單純將 AI 與現有的產業問題相結合,卻沒有根據 AI 的自身需求與能力邊界進行產品與應用的設計,那么就如同發明了小汽車后沒有配套的新消費、獲客與需求設施,最終變成馬拉小汽車。
不同于原先“AI+”或“+AI”,ChatGPT 啟示的是一種更為革新的產品形態。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真正的 AI 時代應該是一次徹底的 AI 產品革新。如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所說,未來,要有意識地培養AI原生應用的思維方式和理念,需要用新的理念去重構百度現在的每一個產品,每一個業務。
AI 原生的應用,是思路活躍、表達清晰,就能調動機器來為人類執行任務的應用。
只有基于大模型開發出大量的 AI 原生應用,AI 模型才算發揮了真正的價值。而在大模型中,自然語言驅動的人機交互革命帶來了提示詞的革命。換言之,未來的 AI 原生應用是通過自然語言的提示詞來實現。這要求人類學習如何用提示詞與機器打交道,因為提示詞的質量與 AI 模型匹配生成的結果強相關,而 AI 生成的結果最終會轉化為實際的社會生產力。
以百度 Comate 為例,其借助文心大模型的理解與推理能力,可實現代碼的快速補齊、自然語言推薦代碼、自動查找代碼錯誤,大幅提升了開發者的研發效率。據百度內部研發使用數據顯示,AI 生成代碼的采納率達到了 50%。GitHub 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使用 Copilot 的軟件工程師的工作效率是沒使用的工程師的兩倍。
在大模型的驅動下,“生成未來”指日可待。
2023 年 10 月 17 日,Baidu World 2023將正式召開。這是近 4 年來百度世界大會首次恢復線下舉辦,大會主題定為“生成未來”(Prompt the World),屆時,李彥宏將領銜發布多款“AI 原生應用”,介紹大模型技術的最新進展,并分享百度如何通過 AI 原生的思維及大模型技術重構行業,重構世界。
從 Midjourney 到 ChatGPT,從代碼生成助手 Copilot 到百度 Comate,從在線語言學習平臺 Duolingo 到 Speak,生成提示詞以調用 AI 能力的生產流程正在成為主流。人類召喚AI “生成”生產力的未來,也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