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父Bengio:我感到迷失,對AI擔憂已成「精神內耗」!
最近,圖靈三巨頭之一的Yoshua Bengio接受了BBC的采訪。
Bengio在訪談中透出了一股濃濃的「憂郁風」,表示他對自己一生所追求的事業感到某種程度上的迷失。
往具體了說,他覺得如果自己能早點認識到AI可能的發展速度,那他可能就會傾向于AI的安全性優先,而非實用性優先。
要知道,Bengio剛剛簽署了前幾天公布的「AI可能滅絕人類」的公開信。
迷失的Bengio
公開信的簽署立場鮮明地表明了Bengio的態度。
這封只有22個字的公開信,將AI可能滅絕人類的風險和核戰爭、傳染病等社會危機做對比。
在BBC的訪談中,Bengio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呼吁,我們應該對AI進行更嚴格地規范,舉例來說,軍方就絕對不應該被賦予使用AI的權力。
當然,政治機構也并不是對AI的發展熟視無睹。
歐盟可能就會是最早針對AI進行立法的組織。也是在最近,歐盟表示,AI相關的行為準則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內創建。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畢竟,AI的高性能可能被使用在對人類有害的目標上,比如開發新型化學武器。
Bengio表示,自己很擔心那些「有惡意」的人掌握AI,尤其是在AI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情況下。
「可能是軍方,可能是恐怖分子,也可能是精神情緒并不穩定的人。總之,如果這些人掌握了AI,讓AI執行一些極度危險的事情,那么后果是不可預料的。」
另外,他表示,如果AI繼續發展,我們可能無法中斷進程中的AI。
接下來,Bengio又聊到了自己。
這些擔憂無疑增加了他的內耗,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產生了影響。
從前的Bengio是榮譽傍身的AI大牛(當然現在也是),當時的他,愿意為自己所熱愛和擅長的事業奮斗終生。
AI事業曾經給他帶來了身份感、認同感和人生方向。但現在,因為這些擔憂的存在,這些東西對他來說已經不再清晰。
「對于那些身在AI行業的人來說,這在情感上是具有挑戰性的。」
不過,憂郁的背后仍然是積極的態度。
「你可以說我感到迷失。但你必須堅持下去,你必須參與討論,鼓勵別人和你一起思考。」
馬斯克也表達過類似的擔憂。
雖然他并不認為AI一定會滅絕人類,但他認為AI可能會限制并控制人類。
Bengio認為,所有和AI產品相關的科技巨頭公司都需要受管控,登記在冊。
「政府需要追蹤他們在做什么,他們需要能夠審計他們。而這只是我們對其他任何行業(如建造飛機、汽車或制藥)所做的最基本的事情。」
「我們還需要引入一種道德訓練,而這通常來說都是計算機科學及不會接受到的。」
Huggingface的科學家Sasha Luccioni博士表示,社會應該關注諸如AI偏見,信息的錯誤傳播等問題,她認為這些問題是具體的。
她的理念是,具體的問題應該被我們更多關注。滅絕人類什么的,有點虛,還聊不到。
而實際上,也有許多實例顯示了AI為社會帶來的諸多好處。
就在上周,憑借AI的力量,一個癱瘓的人只需靠意念控制就能再次嘗試行走,這得益于使用AI開發的微芯片。
而在科技影響以外,AI對國家經濟產生的深遠影響也不能忽視。
很多公司已經開始用AI工具取代人工,這也正是好萊塢劇作家發動罷工的一個重要原因。
毅然離職的Hinton
無獨有偶,前一陣子,同為圖靈三巨頭的Hinton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上過一次熱搜。
當時,各大媒體充斥著這個標題:深度學習泰斗、神經網絡之父Geoffrey Hinton突然宣布離職谷歌。
為了能夠自由談論人工智能風險,而不考慮這對谷歌的影響。
在紐約時報的報道中,Hinton直接警示世人:注意,前方有危險,前方有危險,前方有危險!
而這正是他對人工智能風險深深地擔憂。Hinton直言:「我對自己的畢生工作,感到非常后悔。」
從人工智能的開創者到末日預言者,Hinton的轉變,也標志著科技行業正處于幾十年來最重要的一個拐點。
這一點同樣讓許多業內人士感到不安,他們擔心自己所做的研究,正在向外釋放某種危險。
因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已經成為產生錯誤信息的工具。并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可能會對人類構成威脅。
在Hinton看來,如何防止壞人利用它做壞事,我們還未能找到方法。
而在Hinton辭職錢,在喧囂的反對浪潮中,人工智能教父Hinton卻并未在限制AI發展的兩封公開信上簽名。
他表示,自己在辭去工作之前,并不想公開批評谷歌,或其他公司。
忍到上個月,Hinton終于下定決心,通知谷歌自己即將辭職。
選擇離職谷歌后,Hinton終于可以暢所欲言地談論AI的風險了。
我對我的畢生工作,感到十分后悔。
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即使沒有我,也會有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