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礎入門篇—Java變量類型的轉換和運算符
一、變量類型的轉換
(一)自動類型轉換也叫隱式類型轉換,指的是兩種數據類型在轉換的過程中不需要顯式地聲明。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兩種數據類型相互兼容,第二是目標類型取值范圍要大于源類型。
1.當把一個表數范圍小的數值或變量直接賦給另一個表數范圍大的變量時,系統將可以進行自動類型轉換。
例如:
2.當把任何基本數據類型的值和字符串值進行連接運算時,基本類型的值將自動類型轉換為字符串類型。
(二)強制類型轉換也叫顯式類型轉換,指的是兩種數據類型之間的轉換需要進行顯式地聲明。當兩種數據類型不能相互兼容或目標類型取值范圍小于源類型,自動類型轉換就不能進行。所以需要強制類型轉換。
1.當把一個表數范圍大的數值或變量直接賦給另一個表數范圍小的變量時,范圍將溢出,出現錯誤。
例如:
2.強制類型具體格式如下:
例如:
需要注意一點就是強制類型轉換可能會造成信息丟失。
二、運算符
(一)算術運算符
與算術相關運算符+、-、*、/,就是加減乘除,也被成為四則運算。另外還有一個%稱為模數運算符或余數運算符。算術運算符使用上和學過的加減乘除一樣,先乘除后加減。
算術運算符看起來比較簡單和容易理解。在實際使用時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
1.在自增++和自減--的運算時,如果是運算符++或--放在操作數的前面則是先進行自增或自減運算,再進行其他運算。反之,如果運算符放在操作數的后面則是先進行其他運算再進行自增或自減。
例如:
上面代碼輸出結果是b=4,x=5。具體分析:
首先是定義了3個int類型,其中a=2,b=3,當x進行a+b++運算,因為運算符++寫在后面,所以是先進行運算,然后再自增。變量b參與加法運算時值仍然是3,x=5。變量b先進行運算后自增,b的值為4。
(二)比較運算符
數學上有大于,小于,等于的比較運算符,java也提供這些運算符,這些運算符稱為比較運算符。
例如:
輸出結果是:
比較運算符是對兩個數值或變量進行比較,結果是一個布爾值true或false。
(三)邏輯運算符
邏輯運算符用于對布爾型的數據進行操作,結果也是一個布爾值。在邏輯上“且(AND)”、“或(OR)”、“反相(NOT)”,在java也提供這些邏輯運算符,分別是&&(AND)、||(OR)、!(NOT)。
例如:
輸出結果是:
(四)位運算符
位運算符是對二進制數的每一位進行運算的符號,它是專門對數字0和1進行操作。
例如:
計算5&3=1
三、總結
本文主要介紹了數據類型的轉換分別有自動類型轉換和強制類型轉換,也介紹了這兩種類型轉換的用法,需要注意的是強制類型轉換可能造成信息的丟失。
運算符包括了算術運算符、比較運算符、邏輯運算符、位運算符。算術運算符是+、-、*、\,還有%模數運算符或余數運算符。詳細介紹了自增和自減的用法。比較運算符是對兩個數值或變量進行比較,結果是一個布爾值true或false。
邏輯運算符對布爾型的數據進行操作,結果也是一個布爾值。位運算符是對二進制數的每一位進行運算的符號,它是專門對數字0和1進行操作。希望通過本文的學習,能夠幫助到你理解數據類型轉換和運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