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協議曝安全漏洞,影響Linux、Android和iOS
來自美國東北大學和魯汶大學的學者披露了一組IEEE 802.11 Wi-Fi協議標準的一個基礎設計漏洞,影響到運行Linux、FreeBSD、Android和iOS的各種設備。
研究人員Domien Schepers、Aanjhan Ranganathan和Mathy Vanhoef在本周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披露,利用這一漏洞可以劫持TCP連接、攔截客戶端和web流量。主要手段是利用終端設備的電源節能機制,誘使接入點泄漏數據幀,或使用全零密鑰對其進行加密。
其原理是利用大多數Wi-Fi堆棧在安全環境發生變化時沒有充分地去清除其發送隊列這一現象,從發往受害客戶端站的接入點泄漏幀。
除此之外,攻擊者還可以覆蓋接入點使用的客戶端安全棧,以接收發送給受害者的數據包。這種攻擊的前提是目標方連接到一個類似熱點的網絡。
內部人員可以利用這一點,通過斷開受害者的連接,然后在受害者的MAC地址下進行連接(使用對手的證書),攔截通往Wi-Fi客戶端的數據。任何仍在通往受害者的數據包,如受害者仍在加載的網站數據,現在都由對方接收。
思科在一份信息通報中把這些漏洞描述為 "機會主義攻擊“,攻擊者獲得的信息在一個安全配置的網絡中價值很小。
但是,該公司也承認,研究中提出的攻擊可能會成功針對思科無線接入點產品和具有無線功能的思科Meraki產品。
為了減少此類攻擊的概率,建議實施傳輸層安全(TLS)來加密傳輸中的數據,并限制網絡訪問。
參考鏈接:thehackernews.com/2023/03/new-wi-fi-protocol-security-fl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