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蘑菇就能搞出計算機主板?
本文經(jīng)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出處。
“嘿,你的主板長蘑菇了!”
“你才長蘑菇呢,這就是專門用它做的……”
瓦特?我沒聽錯吧。
蘑菇,也能做電子設備了??
仔細看了一下,這事好像還真是真的……
來自英國非常規(guī)計算實驗室(UCL)的科學家,就以這種生物為主要材料開發(fā)出了一款“PC原型”。
如上主板,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據(jù)說,這款“PC”可以接收和發(fā)送電信號。
因為蘑菇們中的菌絲會產(chǎn)生類似動作電位的脈沖,就和我們的神經(jīng)元一樣。
這,具體怎么回事兒?
蘑菇做PC,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在植物界,有這樣一個說法:
植物之間其實有一個叫做“木維網(wǎng)(wood wide web)”的東西,它是由扎根在地下的樹根組成的網(wǎng)絡,可以讓植物進行“信息交流”,比如進行氮磷等資源的分配等一系列“活動”。
真菌亦是如此,它們靠非常細的菌絲體來做這件事。
據(jù)Popular Science消息,蘑菇主板就是靠它來作為導體,來替代諸如處理器和內(nèi)存這樣的電子部件。
為了弄清蘑菇是否可以執(zhí)行計算和傳感功能,作者先把它和大麻或木屑混合,然后將其放入密封的塑料盒中,讓菌絲體在基質(zhì)中繁殖。
然后,作者將電極插入其中進行刺激,來記錄菌絲體之間的“互動”(在此前的研究中,作者已證明蘑菇可以通過菌絲體發(fā)送電信號與每個菌絲體進行通信)。
結果發(fā)現(xiàn),確實可以測量到類似動作電位的脈沖,它們就跟生物神經(jīng)元發(fā)出的東西差不多。
因此,作者表示,這也就意味著利用這些信號的有無就可以表示傳統(tǒng)計算機中的0或1。
再對檢測到的脈沖的不同時間和間隔進行編碼,就可以制造出計算機編程語言中的“與、或、非、或非、異或”等邏輯門了(例子如下圖所示)。
如果研究人員在兩個不同的點刺激菌絲體還可以提高電導率,進而提高通信的速度和可靠性。
而這一過程,有助于發(fā)展出記憶,如同我們的腦細胞如何形成習慣一樣。
此外,具有不同幾何形狀的菌絲體也可以計算不同的邏輯函數(shù),它們可以根據(jù)接收到的電信號來繪制電路。
因此作者也作出結論:
實現(xiàn)神經(jīng)擬態(tài)電路,是有可能的。
也是有了這個信心,作者還透露計劃用蘑菇制造大腦。
優(yōu)點:可重構、耗電量極小
本實驗的作者名叫Andrew Adamatzky,來自英國西英格蘭大學。
在2006年到2016年之間,他主要在研究黏菌(一群類似霉菌的生物)計算機。
黏菌很“聰明”,可以穿過迷宮且使用最短路徑,也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刺激進行控制,從而完成邏輯門的模擬。
Andrew表示,他們用它解決了許多計算幾何學的問題,甚至還用來控制機器人。
在完成這些項目后,Andrew表示偶然將目光落在了蘑菇身上。
于是開始了如上實驗,也成為了第一個這么做的實驗室。
他表示:
蘑菇計算機在性能方面肯定沒法跟普通計算機比。
但好處是容錯性強、具有可重構性(因為可以自我繁衍和生長),以及耗電量極小等。
當然,以上都還只屬于可行性研究,只是證明用菌絲體實現(xiàn)基本的邏輯電路是可能的。
網(wǎng)友:真的嗎?我不信
未來會出現(xiàn)用蘑菇(真菌)制作而成的計算機嗎?
對于這項研究,大部分網(wǎng)友的看法是“真的嗎?我不信”。
如這位所說:
愚人節(jié)要到了,耍我呢吧……
如果我在主板上撒上一把羊肚菌,是不是也能發(fā)一篇文章。如果你跟我說這不是在搞諷刺我真的不信,因為實在有點不科學。
也有人表示支持每個人嘗試古怪的想法,但問題是得拿出一個實際的效果。
當然,還有人認為:
也不一定實現(xiàn)不了吧,但最終只可能是小范圍內(nèi)的產(chǎn)品。比如做成一次性電子設備就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