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企業級業務中臺架構
一、什么是業務中臺?
業務中臺是以業務領域劃分邊界,形成高內聚、低耦合的面向業務領域的能力中心,打造持續演進的企業級業務能力共享服務平臺。業務中臺的直觀呈現就是各能力中心,以互聯網電商為例,常見的有交易中心、商品中心、庫存中心等。它不僅提供豐富的共享服務,還包含體系化建設企業能力域的方法和機制。業務中臺不僅是生產上層應用的開發設計平臺,也是配置、編排和擴展業務對象、業務能力、業務規則及業務流程,完成企業資源運營管理的平臺。它為上層應用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了高并發、高可用的執行環境。
企業業務中臺建設是一個系統化工程。中臺有自己的架構體系。那么中臺的主要架構風格是怎樣的呢?總結起來就是:縱向切分,橫向分層。
縱向切分是指,中臺將企業的業務內容,按照不同領域,以及能否獨立運營為標準,進行縱向切割。對切割后的大小各異的、算不上嚴謹的多個業務領域,中臺從技術上再進行一系列的分析、抽象、歸類、推演,形成在業務上能獨立運營、技術上含有多個微服務的系統。切分之后的各個系統,我們一般稱為中臺的能力中心。如常見的用戶中心、商品中心、訂單中心、合同中心、交易中心、庫存中心、渠道中心、營銷中心等。每個能力中心都支撐著不同的業務領域,它內部所有的領域對象均與業務領域有直接的聚合關系。
二、為什么需要業務中臺
在信息化時代的早期,由于業務較為單一,企業IT系統建設的問題并未暴露。但到了中后期,隨著企業規模和業務的快速擴張,為了快速支撐業務的管理和運營,各業務部門只能并行開發各自的業務系統。這種做法雖然在當時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但從長遠來看,企業的數字能力資源就被隔離在多個獨立的IT系統內。這些數字能力資源既無法跨系統、跨業務賦能,也無法讓所有業務數據實現實時共享和調用。
數字中臺作為共享服務平臺把原來重復建設在多個獨立的IT系統內的數據和能力、以共享的方式提供給各業務部門使用。我們以會員中心、消息中心、基礎數據中心這三個系統模塊為例。以往企業在多個業務系統內都有這三個模塊的功能,但這些功能所產生的數據都維護在各自的業務系統里,無法進行整合和使用。而現在通過中臺,我們就可以把會員體系、會員信息、會員忠誠度、會員等級、會員權益、會員積分抽象為會員中心的通用業務能力;把會員類型、會員入會渠道、會員等級分類、會員積分類型等抽象為可配置項;把會員站內信通知、注冊會員的短信通知等抽象為消息中心的能力。這樣一來,中臺便既満足了不同業務系統的需求,又將已有的數字能力資源快速有效地整合起來了。
三、對于業務中臺的認知
對于業務中臺的認知,有以下三點需要明確。
1、微服務不是業務中臺
“微服務”是當今比較流行的一種技術架構,而業務中臺的內涵不僅僅是技術架構,還是一種組織層面的業務架構。
首先,中臺作為技術架構體現出來的是本書著重介紹的中臺系統,但從廣義上講,它還可以是一種企業組織管理模式和理念。中臺是在“集中”的基礎上建設隔離分權的前臺業務,并將這些業務進行聯通。
其次,業務中臺結合了系統論整體規劃的思想,將系統按縱、橫兩個方向進行拆分。它吸收了微服務“按業務領域”的縱向拆分應用方法,形成“高內聚、低耦合”的能力中心;再在縱向拆分的基礎上,橫向將業務中臺與業務應用進行隔離,造就了中臺的共享理念,使其超脫了微服務的范疇。中臺內部縱向拆分服務,降低了領域間的耦合度。中臺與上層應用橫向隔離,促進了業務和數據在各應用間的交叉共享,大大減少了重復建設和重復投資,由此,也造就了可持續沉淀積累和運行的企業資產,中臺因此成為企業數智化轉型的新基建。
因此,微服務不是業務中臺,但微服務與業務中臺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微服務是在技術層面建設業務中臺能力中心的最佳實踐。
2、業務中臺不是前臺應用
前臺應用包含兩大部分:前臺交互界面和前臺應用服務。前臺應用服務是指為前臺交互界面提供后端服務接口的功能單元集合。業務中臺一般不直接面向前臺界面,而是面向前臺應用服務,為其提供共享的服務接口。前臺應用服務提供的功能具有應用局限性和特殊性,它一般是完成某一個特定業務場景所需的功能。相比而言,業務中臺完成的則是多個業務場景的通用部分,以及掛載和執行面向特定前臺業務的擴展功能。通常來說,前臺應用服務會根據前臺業務場景的特殊需要,將中臺能力進行編排、轉換后再提供給前臺界面使用。
3、業務中臺是通用業務機制的實現
業務中臺共享服務與前臺應用服務的一個重要區別是,業務中臺實現的是業務場景通用部分的功能。這部分通用功能是結合不同前臺業務,通過抽象所形成的通用業務運行機制,解決的是前臺業務共性的問題。這種通用的業務運行機制是業務中臺的核心內容之一。中臺專注于通用機制的抽象和實現,所以中臺才具有通用性和包容性。中臺再結合可動態修改的配置項,通過業務空間的隔離,解決業務個性化問題。即以一套通用的機制同時支撐不同業務,從而保證業務中臺的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