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 | 到 2029 年,智能建筑市場將達1529億美元
根據Meticulous Research? 的市場調研報告,全球智能建筑市場預計到 2029 年將達到 1529.3 億美元,從 2022 年到 2029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11.2%。
智能建筑是使用自動化流程來自動控制建筑物運行的建筑,包括供暖、通風、空調、照明、安全和其他系統。智能建筑利用其智能從場所內的用戶設備、傳感器、系統和服務中收集可操作的數據。使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 (AI/ML) 應用這些數據,使建筑既可編程,又能響應用戶和建筑經理的需求。
智能建筑市場的增長主要是由對節能建筑的需求增加、綠色城市項目的增加以及向綠色和智能建筑的轉變以及建筑物中連接設備數量的增加所推動的。此外,智能城市的擴散、新興國家的快速城市化以及政府對綠色建筑的舉措和激勵措施預計將為該市場的增長提供重要機會。然而,高昂的實施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該市場的增長。
COVID-19 對智能建筑市場的影響
自2020 年 3 月,COVID-19 已傳播到大多數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其為全球大流行病。世界各國政府實施封鎖以控制感染的傳播。封鎖限制影響了制造運營,生產設施要么完全關閉,要么以降低的產能運行,以確保社交距離和員工安全。由于原材料和勞動力短缺、供應鏈中斷和國際貿易限制,大多數行業陷入停頓。大流行影響了許多企業,包括智能建筑。
COVID-19 大流行極大地影響了建筑技術行業的運營和商業活動;但是,智能行業的大多數細分市場在 2021 年第一季度反彈。供暖、通風和空調 (HVAC) 設備、傳感器和控制;樓宇自動化系統控制;LED照明;由于全球商業和工業建筑的封鎖和關閉導致停工、供應鏈中斷以及消費者需求急劇下降,消防安全和安保系統遭受了重大負面影響。根據 CABA 智能建筑和 COVID-19 報告,建筑技術行業的關鍵部分是設施管理,通常占整個行業收入的 70%。
然而,在后期,大流行也對全球智能建筑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因為智能建筑技術可以實現更高效的設施管理并有助于支持安全健康的環境。房地產公司與軟件公司合作,為訪客管理、智能安全和集成技術解決方案實施智能建筑管理解決方案。
由于大流行期間在室內度過的時間增加,對住宅物業和房屋升級的關注正在上升。根據霍尼韋爾最近的一份報告《重新思考 COVID-19 后的建筑》,截至 2021 年,接受調查的美國設施管理人員中有 75% 表示,COVID-19 使他們重新思考其設施如何永久運營。
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正在創造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并在自動化和高端商業和住宅物業中提供更好的工業解決方案。因此,一些公司正在合作以進一步加強他們的產品并不斷創造。例如,2020 年,江森自控(愛爾蘭)推出的最新版 Metasys 樓宇自動化系統 Metasys 11.0 提高了網絡安全能力和系統性能。盡管對智能建筑市場產生不利影響,但預計在預測期內將迅速恢復。
智能建筑市場根據產品,解決方案包括能源管理、基礎設施管理、安全和安保管理、網絡管理及服務;最終用戶主要分為住宅、商業和工業。
基于產品,智能建筑市場細分為解決方案和服務。到 2022 年,解決方案部分預計將占全球智能建筑市場的最大份額。這一細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主要歸因于智能建筑和相關技術的不斷轉變、政府對綠色建筑的有利政策和支持、通過節能提高成本效益以及增加使用高效和節能系統。
然而,預計服務部門在預測期內的復合年增長率最高。組織越來越關注在問題影響運營或最終用戶體驗之前獲得診斷和故障排除的可見性,這將推動智能建筑服務的采用。此外,還需要智能建筑解決方案的技術支持和升級,以確保這些解決方案的最佳利用,支持智能建筑服務市場的增長。
基于最終用戶,智能建筑市場大致分為住宅、商業和工業。到 2022 年,商業領域預計將占全球智能建筑市場的最大份額。該細分市場的增長歸因于開發商和商業房地產(CRE)所有者等利益相關者越來越關注智能建筑以降低運營成本。幾個國家的政府正在審查 CRE 以大力投資和改進節能建筑程序。
然而,預計住宅部分將在整個預測期內錄得最快的增長率。對智能家居照明、HVAC 監控、智能門鎖系統和智能電表的需求不斷增長,預計將推動該領域的增長。
根據地理區域,預計到 2022 年,北美將占據智能建筑市場的最大份額。隨著能源成本和環保意識的提高,該地區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尋找互聯、智能和自動化的建筑解決方案。隨著安全和警報系統功能的加入,監控、消防安全和安保是最常安裝的產品。
然而,預計亞太地區在預測期內的復合年增長率最高。政府推動節能建筑系統的舉措激增、智慧城市項目數量的增加以及政府對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不斷增加,這些都推動了亞太地區的增長。將消費者的注意力轉移到將現有建筑轉變為智能建筑正在推動這個市場的增長。
在智能樓宇市場運營的主要參與者包括Cisco、Siemens、ABB、Schneider Electric、IBM、Legrand、Honeywell、Johnson Controls、Hitachi、華為、英特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