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王曉云:SBA架構是5G重要的標志性創新,也將成為6G的基石
在今天召開的“2022世界5G大會”之“TECH TALK-前瞻論壇”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3專項副總師、中國移動技術部總經理王曉云表示,移動通信系統架構是數字世界的三大架構之一,計算機系統結構、互聯網體系結構、移動通信系統架構是共同構成數字世界的三大基礎性架構。
王曉云介紹,移動通信是復雜的巨系統,涉及百億終端、千萬基站、萬套核心設備,需要體系化、全局化地進行系統架構設計。
王曉云進一步介紹,SBA架構是5G最重要的標志性創新之一,也是5G全面賦能垂直行業的基石。以SBA架構為基礎,可以靈活設計差異化網絡切片,按需生成不同行業專網,快速組建輕量級邊緣計算網絡。
移動通信范式變革,驅動系統架構演進
王曉云指出,1G、2G語音服務時代自成體系,使用單一業務網絡;3G、4G是流量服務時代,實現了統一網絡和海量應用;5G甚至將來的6G時代是移動信息服務時代,單一性的網絡和業務已經完全不能滿足通信需求,因此需要平臺化的網絡和定制化的業務提供信息服務。
“移動通信系統吸納多種先進技術在變革中演進,總的來說,集中化、云化、服務化是移動網絡架構變革的三大主線。”王曉云說:“可以看到,移動通信系統架構的演變在1G到4G是增量式演進,而5G是顛覆式變革,我相信6G會基于5G的變革進一步發生演進。”
5G需求發生躍遷,從通信服務逐步向信息服務轉變。傳統核心網架構業務上線慢、升級網元多,成為制約新業務創新發展的瓶頸。5G核心網必須開展架構變革,實現差異化定制、敏捷性服務和開方式創新。為此,中國移動提出5G服務化新架構(SBA),以服務為核心,以原子能力為基礎,通過IT化的架構、CT化的機制,重構功能和連接,打造平臺化服務能力。
4G架構封閉、功能耦合、連接剛性,5G則按需生成網絡服務。王曉云用“拆、組、連”來詮釋5G網絡架構變革,首先是“拆”,將4G網絡每個網元的設備功能進行梳理,使得能力原子化、基礎設施云化;其次是“組”,將各種能力有機組織起來,使之能夠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第三是“連”,將流程消息型接口完全打破,引入規劃HTTP的互聯網協議,實現能力之間的互相連接。最終通過API接口實現能力的自由調度和封裝服務,形成SBA服務化架構。
王曉云強調,SBA是5G全面賦能垂直行業的基石,以SBA為基礎,可以靈活設計差異化網絡切片,按需生成不同行業專網,快速組建輕量級邊緣計算網絡。目前,全球已有110家運營商在52個國家或地區開始投資試驗或部署基于SBA的5G SA網絡。中國移動方面已服務10100余垂直行業項目,涉及礦山、工廠、醫療等108個應用場景。
“SBA架構是5G最重要的標志性創新,同時也是6G的基石。隨著通信網絡代際演進,服務架構也會逐步向eSBA架構、HSBA架構不斷演進深化。”王曉云說。
6G網絡架構:三體、四層、五面
王曉云介紹,6G網絡架構演進的驅動力分別是新戰略、新場景新需求、新技術新融合和現網部署的啟示。她現場提出關于6G架構的六點思考,具體包括演進和變革的統一、自身和跨域的統一、集中和分布的統一、內生和智簡的統一、本體和孿生的統一以及IT和CT的統一。
中國移動提出三體(網絡本體、管理編排體、數字孿生體)、四層(資源與算力層、路由與控制層、服務化功能層、使能層)、五面(控制面、用戶面、數據面、智能面、安全面)的6G架構總體設計,從空間視圖、邏輯視圖與功能視圖三個視角,呈現跨域、跨層、多維立體的6G網絡架構全視圖。
“體”即增加獨立孿生體,實現本體和孿生的統一;“層”即服務化功能層“集中+分布”協同部署,增強資源與算力層、路由與連接層跨域協同,兼具IT靈活性和CT可靠性;“面”即增強傳統控制面/用戶面,按需增加獨立數據、智能和安全面,實現內生和至簡、兼容和變革的統一。
王曉云坦言,雖然關于6G網絡架構的設計理念、總體設計、系統設計、組網設計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闡述,但是仍有很多問題待研究,例如核心網與無線網的界面是否面臨重構、算網與存算一體等新技術是否會引發網絡架構的變化等,均需要持續討論、持續攻關、持續迭代。中國移動希望與產學研用攜手,共繪6G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