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副總裁、達摩院副院長金榕被曝離職!AI科學家集體“逃離“大廠…
據Tech星球報道,阿里巴巴副總裁、達摩院副院長金榕已于近期離職,去向還未知。
金榕博士畢業于卡耐基梅隆大學,曾是密歇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曾任NIPS、SIGIR等頂級國際學術會議的主席,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 Career Award。長期專注統計機器學習,重點關注大數據分析及其在信息檢索、電子商務等領域中的應用。2014年,42歲的金榕決定加入阿里巴巴,負責阿里在美國硅谷成立的iDST美國研發中心。其長期關注統計機器學習,重點關注大數據分析及其在信息檢索、電子商務等領域中的應用,研發過的產品包括手機淘寶App中的“拍立淘”等功能。
金榕隨后擔任達摩院副院長,負責機器智能研究領域,人稱“超強大腦”。終身教授、海歸科學家、不是學霸、浪漫絕緣體等標簽齊聚在金榕身上,他被同事稱為“隨和得最不像科學家的科學家”。
去年8月,金榕曾在網上發文《從技術到科學,中國 AI 將何去何從?》,文中表示:
1、AI時代序幕剛拉開,AI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猶如法拉第剛剛發現了交流電,還未能從技術上升為科學。
2、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研究這幾年取得了諸多令人贊嘆的進步,但部分也是運氣的結果,其真正原理迄今無人知曉。
3、在遇到瓶頸后,深度學習有三個可能突破方向:深度學習的根本理解、自監督學習和小樣本學習、知識與數據的有機融合。
4、AI在當下最大的機會:用AI解決科學重要難題(AI for Science)。
中國AI不確定將何去何從,但是想來,金榕已經不把最大希望寄托于“自負盈虧”的阿里達摩院了。且馬云曾經在2017年的云棲大會上給達摩院的定位是:“90%以上研究的東西,不能只在實驗室里面,必須在市場上。只有這樣,這個實驗室才能走得長遠。” 可現實是實驗室的理論轉化到產品應用上并非易事,學術和商業很難兼容。
其實在金榕之前,今年年初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也已離職創業,未來將開啟清潔機器人領域,已獲得融資。
王剛再之前的2021年11月,前螞蟻金服副總裁、螞蟻AI首席科學家,螞蟻金服人工智能部負責人,達摩院金融智能負責人漆遠重返學界,加盟復旦大學。
AI科學家集體出走大廠的戲碼繼續上演。
事到如今,阿里達摩院的科學家還剩幾何?
而近日阿里巴巴集體裁員的消息也是滿天飛,科學家出走,員工集體裁員,股票大跌,互聯網巨頭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啊。
這兩年,除了阿里之外,其他大廠的科學家也紛紛“逃離”。
2021年8月,字節跳動AI Lab總監李磊離職,加入大學圣巴巴拉分校(UCSB)。2020年7月,字節跳動副總裁、AI Lab主任馬維英離職,加入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2019年,騰訊AI Lab主任張潼離職加盟創新工場,出任港科大和創新工場聯合實驗室主任,并兼任科研合伙人。
虎嗅曾發文表示,雖然科學家在企業中不用直接承擔營收壓力,但作為相關業務負責人,科學家還需要處理績效核算、業務評估等工作,這就要求科學家們在保證科研的同時還要清楚每個人的發展與貢獻,使得原本費腦的工作,變得更加耗費心力。此外,專注于學術的科學家長期生活在象牙塔中,能經受住殘酷商業考驗的人還是少數。
由此,矛盾也就不免爆發,科學家不得已“逃離”學術界(其實很香),或者干脆自己另起爐灶創業做老板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