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波及開源,各大開源社區“站隊”表態
受俄烏局勢影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對俄發起新一輪的制裁,Oracle、SAP、Apple、Google 等美國主要的科技企業都宣布中止在俄業務,英特爾、AMD、戴爾、聯想等硬件企業相繼被外媒曝出已中斷向俄供貨。臺積電也表示將遵守美國出口管制。
除了經濟制裁和科技領域的產品服務“斷供”外,西方文化、體育、音樂、學術、游戲等領域也加入了對俄制裁的大軍,甚至連產自俄羅斯的寵物貓都在制裁對象之列。
此外,很多信息表明此次事件的影響已經延伸到了開源軟件領域。
首先是部分開源相關的商業公司響應西方社會號召,開始切斷或疏遠與俄關系。
據俄羅斯本地媒體消息稱,俄羅斯程序員或因為制裁而無法正常使用 GitHub。3 月 2 日 GitHub 的官方回應似乎印證了這一說法:“會確保全球開發者的正常訪問,同時也會遵守政府提出的出口管制和貿易法規。其中包括嚴格限制俄羅斯獲得其維持侵略性軍事能力所需的技術。”
俄羅斯市場占比最高的移動操作系統 Sailfish OS 制造商 Jolla 公司宣布將切斷與俄聯系,尋求歐洲資本進行資產重組。基于開源 Sailfish OS 研發的 Aurora OS(中文名:極光)是俄羅斯官方軍政部門指定移動操作系統,在俄各界廣泛推廣。
受到這次事件的影響,各大國際開源社區也對此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反應,掀起了一股聲援烏克蘭的風潮。
Node.js 官網在各個語言版本的首頁加入了聲援烏克蘭的標語,并加入了國際紅十字會對烏克蘭公開募捐的鏈接:
知名前端框架 React 也在官方網站中加入了聲援烏克蘭的橫幅:
目前,“制裁俄羅斯、聲援烏克蘭”已經成為西方社會新一輪的“政治正確”運動,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國際主流開源社區都收到了類似的“請求”,很多社區管理者不得不在輿論的壓力下做出表態。
有業內人士分析,全球化的軟件公司和云服務,給戰爭帶來了新的“武器”,戰力和輿論(包括指揮動員)也會呈現出互聯網的放大效應,烏克蘭的數字化轉型部也在利用這些工具與效應。種種跡象也表明,這種效應也已經開始染指開源軟件領域。
我們一直在說“開源無國界”,跨國界平等的創新與協作是開源世界最基礎的行為準則,就算當前版本“被禁”(改變協議或不再分發),也不影響已經分發的開源版本。
但是當 Oracle、SAP、Apple、Google、GitHub 等國際科技巨頭對俄的制裁舉措讓“科技無國界”的說法成為歷史,當各大國際開源社區紛紛在政治立場上出來站隊時,“開源無國界”的說法又將能剩下多少分量呢?
引用一句網友的調侃:要不要把元素周期表也禁了吧?
本文轉自OSCHINA
本文標題:俄烏局勢波及開源,各大開源社區“站隊”表態
本文地址:https://www.oschina.net/news/18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