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替代不了你做決定
首先,風險和不確定是有區別的。
人們做決定之所以不能僅基于數據,是因為事物的發展面臨很多不確定性,而不是風險。風險是可以量化的,不確定性是不可以量化的。風險具有大數定律的概率分布,因而是可以降低和被保險的;不確定性是獨一無二的,沒有概率,因而是不可降低不可被保險的。
比如:iPhone使用多點觸控可能嗎?事先不知道。
大數據沒法預測為何等離子電視和背投電視沒能競爭過液晶電視,也沒有辦法告訴我們為什么易趣敗給了淘寶,往來敗給了微信,優步在中國市場敗給滴滴。
如果我們生活的世界只有風險(如天氣,地震等自然災害),沒有不確定性,基于大數據的決策也許可能,但是真實世界除了風險,還有不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需要每個人的自主性。
其次,人的行為受其觀念的支配。
人們對利益的理解經常是通過觀念感知的。一個人認為什么是自己的利益所在,與他持有的觀念有關。所以,即使人們只是根據自己的利益行事,他的行為也受觀念的影響。
沒有人能夠基于過去的數據預料到1991年蘇聯解體,因為數據不可能告訴我們人們的觀念變化的如此之快。大數據沒有預測到特朗普2016年大選獲勝,同樣也沒有預測到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如此收場。
所以,如何把握未來是你自己的事,沒有人僅靠使用大數據就可以成功決策。
再次,人類和社會的進步需要基因的變異。
物種的穩定來自遺傳,進化來自變異,如果沒有變異,物種就不會有演化。遺傳可以預測,變異不可預測。
人類的進步也是這樣。創新就是社會基因的變異。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大數據可以告訴我們,如果按部就班,會有何種行為,但沒法預測什么樣的創新會出現。
創新就是出現與眾不同的的想法,觀念,并付諸實踐。如果新觀念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他會慢慢的主導社會。如果不被認可,一開始就掐死,我們的觀念就不會改變,社會就不會進步。
比如云南煙草的故事:
煙草來自美洲,云南煙草史也就100多年。云南之所以成為中國的“煙草王國”,除了氣候條件與煙種的進化有關。當初,煙草公司在云南引進了“金元”的美國優質煙種。1962年,一位煙農發現一株與眾不同的“大金元”,花朵碩大美麗,他驚喜的把這朵煙花送到農科院研究,專家發現這是變異的“大金元”。從此,“大金元”得到培植和擴散,云南煙的品種就此改變。
“大金元”顯然不是計劃的結果,嚴格執行計劃它就不可能存活下來。同理,創新不可能是大數據計劃的結果。有價值的創新一定是在實踐中發現并篩選出來的。發現常常是意外的,不是有意識尋找的,因而會令人驚奇。
我們不能否定大數據的作用,但大數據是為人類的決策服務的,不能完全替代人們做決定,做決定的還是要靠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