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ner發布:2022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AI 2000
2022 年 1 月 25 日,2022 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AI 2000 重磅發布!
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簡稱“AI 2000”),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AMiner 團隊聯合智譜 AI、清華—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共同發布,旨在通過 AMiner 學術數據在全球范圍內遴選過去十年人工智能學科最有影響力、最具活力的頂級學者。
自 2020 年首屆 AI 2000 發布以來,受到各界高度認可,已成為 AI 領域的重要風向標之一。其 2020 和 2021 年度相關榜單得到權威媒體和學術機構的報道,如人民日報、新華網、科技日報及加州伯克利分校、康奈爾大學等國際知名院校。
2022 年度榜單基于 2012-2021 十年間人工智能領域 46 個頂級期刊會議收錄的共計 185,241 篇論文和 258,268 位作者的學術數據,榜單涵蓋了人工智能 20 個核心領域(經典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知識工程、語音識別、數據挖掘、信息檢索與推薦、數據庫、人機交互、計算機圖形、多媒體、可視化、安全與隱私、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計算理論、芯片技術和物聯網 20 個核心領域)以及一個新興領域——虛擬現實。
AI 2000 評選規則
AI 2000 涵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 20 個核心領域以及新興領域。每年遴選時,參考過去 10 年各領域最有影響力的會議和期刊發表論文的引用情況。
(詳見: ??https://www.aminer.cn/ai2000/about/introduction)??
排名前 10 名的學者榮膺該領域當年【AI 2000 最具影響力學者獎】,排名 11 至 100 名的學者榮獲【AI 2000 最具影響力學者提名獎】。由于虛擬現實領域與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學和人機交互領域重復性較高,所以本年度的 AI 2000 該領域的學者只參與排名,不設獎項。
榜單通過 AMiner 系統中所收錄的學術發表數據及 Google Scholar 的引用數據(截止于 2021 年 10 月 31 日)用計算機算法自動化生成榜單排名,即 AI 2000 Index 指數,確保了榜單的客觀、公平、公正、公開。評選過程綜合參考了計算機領域公認的權威性機構(包括: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美國計算機協會;CCF—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中國計算機學會;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中關于學科領域及頂級會議和期刊的分類。
AI 2000 Index 指數旨在計算每位作者在科研出版物上的學術貢獻度。根據之前榜單收到的大量反饋,在 2022 年度榜單中,AI 2000 Index 按照論文中作者列表的順序向作者按比例分發貢獻度,具體計算方式參見榜單網站。各領域中的所有頂級論文被用來計算每位學者在該領域中的 AI 2000 index 指數。因此,本年度 AI 2000 榜單與往年不同的地方在于更加傾向于挖掘在近 10 年里的具有影響力的一作(年輕)學者。
2022 年度 AI 2000 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200 人次)和提名學者(1800 人次)分布于全球不同機構。由于存在同一學者入選不同領域的現象,經過去重處理后,AI 2000 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響力(提名)學者共計 1896 位。
各領域榜首學者
AI 2000 榜單 21 個子領域的榜首人才,主要聚集于美國,以及中國、新加坡、加拿大、德國等國家,各領域榜首人才的詳細信息如表所示。
圖:各領域榜首學者及所在國家
具體而言,美國依舊在人工智能人才上占有強勢領先位置,囊括 13 個領域的榜首學者。中國收入兩個榜首學者,分別是信息檢索與推薦和多媒體兩個領域;德國收入兩個榜首,分別是機器人和可視化兩個領域;另外還有意大利取得物聯網領域榜首;日本取得計算機圖形領域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去年美國人才占據了 16 個人工智能子領域的榜首,今年出現了更多的上榜國家,這間接表明其他國家在逐漸強化自己的優勢領域,壯大自己的技術力量。
入選學者的國家分布
從學者國家分布來看,美國入選 AI 2000 學者及提名學者的數量最多,有 1146 人次,占比 57.3%,超過總人數的一半以上。中國排在美國之后,位列第二,有 232 人次,占比 11.6%。英國位列第三,有 115 人次,占比 5.75%。德國位列第四,人次未超過 100,但依舊是歐盟學者數量最多的國家。整個歐洲學者數量表現較上年有所流失。
圖:AI 2000 學者及提名學者的國家分布
圖:AI 2000 學者及提名學者的國家分布圖
入選學者的機構分布
從 AI 2000 最具影響力學者入選數量來看,谷歌、Meta(原 Facebook)及微軟三大科技公司占據優勢地位,公司擁有的頂級 AI 學者數量,無論是 top 10 還是 top 100 數量,均遠多于高校。其中位居首位的谷歌公司,共 181 人次入選榜單,也是唯一一家學者數過百的機構。
從機構所在的國家分布來看,清華大學相較于去年,遺憾離開前十名的位置。前十名均為美國機構,且美國機構學者總體人數遙遙領先。阿里巴巴位列第二十位,相較于去年有所提升。
圖:AI 2000 學者及提名學者機構分布
圖:AI 2000 學者及提名學者的機構分布圖
最具影響力前十
本年度 AI 2000 榜單提供了全景分析,力求在綜合全領域數據的基礎上對最具影響力學者進行展示和分析,并進行數據的二次解讀。(https://www.aminer.cn/ai2000/play)
用戶通過左側“選擇領域”勾選想要查詢的領域,即可獲取特定領域下的全球人工智能知識圖譜,查看國家、機構、學者和論文 4 種實體的排名和之間的關聯。
而在綜合排名前十的學者中,排名第一的學者是何愷明,任職于 Meta(原 Facebook);排名第十的學者是任少卿,任職于 NIO。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名的學者,僅有一位來自于高校,一位來自于研究機構,其余 8 位都任職于公司。
在最具影響力機構前十名的排名中(見下圖)也出現了科技公司占據上風的情況。由此可見,科技公司已經成為 AI 技術進步上的重要推進者,打破了以往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隔閡。
圖:最具影響力學者前十名
圖:最具影響力機構前十名
在最具影響力國家的排名中,美國依舊以絕對優勢領先,評分遠超于第二名的英國。中國以相對微弱的差距排名第三,緊隨其后的是加拿大。
圖:最具影響力國家前十名
多領域上榜學者
本屆 AI 2000 上榜學者及提名學者中,有 95 位學者的研究方向涉及了多個領域并且取得杰出成果而上榜,占比 5%。
其中,谷歌的 Christian Szegedy 在 3 個領域上榜(經典 AI 排名第 1、計算機視覺排名第 2 及機器學習排名第 13)并且排名都較為靠前。Christian Szegedy 的 h-index 值為 24,入選論文 67 篇,引用量 128707。雖然論文數量不多,但是引用量極高。
在 3 個子領域上榜的還有 2018 年圖靈獎得主、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教授 YoshuaBengio 。此外還包括兩位華人學者,即來自密歇根州立大學的 JiliangTang 教授及來自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 Xia Hu 教授。
此外還有 86 位學者在 2 個領域有杰出表現而上榜。
圖:三個領域上榜學者名單
女性學者
在學者性別分布方面,AI 2000 上榜學者整體呈現男多女少特征。具體而言,男性學者在人工智能各領域中均占多數,女性學者占少數。在人機交互領域女性學者比例高達 37.4%,其榜首學者也為女性學者,知識工程和可視化兩個領域,女性學者占比超過了 15%,而其他剩余領域占比均為 10% 以下。
圖:AI 2000 學者及提名學者全領域性別分布
值得關注的是,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女性學者 MunmunDe Choudhury 在人機交互以及新增的虛擬現實雙排名第 1,其 h-index 指數 53、入選論文為 184 篇、總被引用值 9894 次,成功當選本年度人機交互領域“最具影響力學者”,也是唯一摘取 AI 2000 領域榜首桂冠的女性學者。
圖:Munmun De Choudhury AMiner 個人主頁
華人學者
在 AI 2000 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中,華人學者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在去重后的 1898 位學者中,華人學者有 595 人,占到了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在中國工作的學者一共 219 人,占所有上榜華人學者的 36.8%。
圖:AI 2000 華人學者工作的國家分布
而在 21 個子領域中,有兩位中國學者占據榜首。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數據學院的何向南教授(信息檢索與推薦領域)和阿里的賈揚清(多媒體領域)。
圖:信息檢索與推薦領域榜首學者何向南
圖:多媒體領域榜首學者賈揚清
此外,根據大數據顯示的 AI 2000 華人學者流動圖可以看出,中國的華人學者流動呈現出一個積極的正向流入狀態;而美國的華人學者流動,呈現出一定的負向流出狀態。
圖:AI 2000 華人學者流動圖
總結
整體而言,全球入選 AI 2000 學者之中,美國共有 1146 人次,中國有 232 人次,分布位于第一、第二名。與上屆相比,沒有出現較大的數據波動。由此可見,美國在人工智能整體人才資源、高水平科研成果上仍然占有絕對優勢,這為美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此外數據顯示,幾大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領域貢獻了極大的力量,打破了其他專業上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壁壘。這使得技術的研發可以依據實際需求進行推進,從而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因而可以促使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
中國依舊是目前人工智能發展研究熱度最高的國家。雖然中國在學者規模上位列第二,與美國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相應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但是我們不能忽視華人學者在人工智能領域做出的貢獻,華人學者上榜人數已占據全榜單的近三分之一。
同時在人才流向上,中國呈現出令人欣喜的正向流入狀態。這表示,中國釋放出誠招人才的極大誠意得到了反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中國的隊伍。
榜單中,女性學者的數量也呈現了逐年上升的趨勢,并首次出現了女性學者獲得兩個榜單榜首。榜單中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年輕的學者。這說明人工智能領域是欣欣向榮,正在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保證了其快速發展的活力。
我們相信,未來人工智能將會實現更多的關鍵技術突破,全球范圍也將不斷涌現出更多的人工智能頂級學者,而 AI 2000 人工智能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也將更加耀眼。
- 關于 AMiner
AMiner 是一個提供海量中英文文獻檢索的 AI 搜索學術平臺,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唐杰教授團隊研發,擁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作為國內首個 AI 學術搜索平臺,包含了超過 2.6 億學術論文/專利和 1.33 億學者的知識圖譜,為廣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方便、權威和具有認知智能的學術搜索服務。
(網址:https://www.aminer.cn/)
- 關于智譜 AI
智譜 AI 依托清華大學團隊十余年在知識智能方面的技術積累,匯聚了一群有激情的 AI 有志之士,致力打造數據與知識雙輪驅動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統,實現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的愿景。公司參與研發了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悟道”,構建了高精度通用知識圖譜,相關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專利一等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線覆蓋科技創新、安全、教育、生活等領域。(網址:http://zhipu.ai/)
- 關于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
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簡稱:知識中心)是經國家批準建設的國家工程科技領域公益性、開放式的知識資源集成和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中心建設以滿足國家經濟科技發展需要為總體目標,通過匯聚和整合我國工程科技相關領域的數據資源,以資源為基礎、技術為支撐、專家為骨干、需求為牽引,建立集中管理、分布運維的知識中心服務平臺,服務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和我國工程科技創新。(網址:http://www.ckcest.cn/)
*最新完整 AI 2000 榜單已在 AMiner 平臺官網發布,專題頁面地址:
www.aminer.cn/ai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