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式,教你規范定義數據指標
只要你在公司的數據部門工作過,就會知道“指標”在數據分析過程中的重要性,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沒搞清楚“指標”的具體定義,那么后邊的數據分析全都是白費功夫。
下面這個場景,就是我以前工作時遇到的真實場景
- 小A是市場部的運營,她給了一份數據分析報告,報告中有一項指標是新用戶銷售額
- 小B是會員中心的運營,他也提供了一份每日的新用戶銷售額
但是老板在看了這兩份報告后,發現同一天的新用戶銷售額的數值竟然相差1k,排查后才發現是兩個部門對新用戶口徑的定義不同,才導致數值相差這么多:
- 市場部的小A,認定新用戶是首次下單并完成支付的用戶
- 會員中心的小B,認定新用戶是當日新注冊用戶
其實這樣的事,只要你在數據部門呆過幾天,就會習以為常,因為這真的太常見了
- 指標定義名稱一樣,但是開發邏輯不同,導致取數時出現了混亂。
- 指標的名稱不同口徑相同、指標名稱相同口徑不同。如利潤總額(財務口徑)和利潤總額(業務口徑),會導致大家的溝通很難在一個頻道上,效率低下,最終出現數據偏差,影響業務判斷和開展。
- 指標開發邏輯未留存。開發指標時,需要找到相應的開發,詢問確認統計口徑、數據源表等,導致溝通成本高。
- 指標命名隨意,不易理解。
為了提高效率,我們要如何規范化定義指標?
記住這個公式!
指標命名公式 = 限定詞+業務主題+指標名稱+量化詞
- 限定詞
限定詞就是用來對指標進行限定約束。比如:當天、本周、當月、平均、累計
- 業務主題
業務主題是用來描述業務在哪個過程階段。比如:打開頁面、下單、點擊支付、支付成功、支付失敗。
- 指標名稱
指標名稱就是指標要統計的對象實體名稱。比如:統計訂單還是用戶。
- 量化詞
統計粒度是對一物理量的測定,通常以數字單位來表示。比如:數量、金額、次數、比率、占比。
指標實戰練習
讓我們用這個指標公式來解決開頭小A和小B的問題。
- 重溫四要素
限定詞、業務主題、指標名稱、量化詞
- 現學現用
當天(限定詞)、首次下單并完成支付(業務主題)、新用戶的銷售額(指標名稱)、金額(量化詞)最終指標命名:當天+首次下單并完成支付的+用戶的銷售金額
建議
定義指標是一件看著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并不容易的事。今天也僅僅是分享了一點干貨,后期我會再寫一篇關于如何搭建指標體系的干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