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內3次宕機,5G核心網上公有云靠譜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網優雇傭軍」,作者通信 。轉載本文請聯系網優雇傭軍公眾號。
2021年的最后一個月,對亞馬遜來說簡直是噩夢般的一個月——至少對亞馬遜網絡服務而言是這樣。AWS,這個全球廣受歡迎的云平臺,在本月遭遇了三次服務中斷。
2021年12月7日,亞馬遜AWS突發大面積網絡服務中斷,中斷時長超過7個小時。此次事故不但導致Netflix、Disney+等流媒體服務被中斷,連亞馬遜自家的電商平臺和物流系統也受到影響。
12月15日,亞馬遜AWS位于西海岸的一個數據中心發生故障,影響了Facebook、Slack、Hulu、DoorDash等公司的服務。
12月22日,AWS再次遭遇系統故障,導致服務中斷數小時,影響了 Slack、Epic Games Store等多家公司的應用服務,比如,部分Slack用戶無法上傳圖片,無法瀏覽消息。
作為全球公有云一哥,在短短一個月內發生三次宕機,影響范圍不僅包括其自家業務,也涵蓋了各行各業客戶的業務。
作為通信業者,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近年來火熱的“5G核心網上公有云”這個話題。將5G核心網這個運營商網絡的大腦遷移到公有云,靠譜嗎?
眾所周知,5G核心網相較于以前的4G時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基于云原生設計,采用SBA架構和基于容器的CNF,可利用云平臺彈性、敏捷的部署網絡功能,這為5G核心網上公有云提供了理論支撐。于是,關于5G核心網遷移到公有云的話題開始炒作起來。
最早炒作這一話題的應該是一家叫Athonet的公司,主要提供軟件化核心網和分布式邊緣云解決方案,早在2018年就對外宣稱其4G核心網部署于AWS云平臺上,可幫助客戶簡單、輕松地部署自己的4G專網,并以每月99美元的月租方式向客戶收費。
但在當時,業界對于這家公司新穎而超前的玩法,大多感到噱頭大于實際,畢竟作為一家新創公司,能拿到更多融資才是正確姿勢。
不過,進入2020年,隨著5G商用展開,該話題逐漸從噱頭轉變為人們認為可能將發生的趨勢。
2020年3月,微軟宣布收購云原生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Affirmed Networks。作為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新創公司,Affirmed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vEPC、邊緣云、物聯網核心網、5G云原生核心網等。
云巨頭+核心網供應商,這個組合令業界展開遐想——難道微軟Azure要進軍5G核心網市場?
幾乎在同一時間,日本電信設備供應商NEC宣布將提供運行于AWS平臺上的5G SA核心網解決方案。
進入2021年,隨著5G SA和5G專網部署起步,一波又一波的“大新聞”更是將“5G核心網上公有云”這事推到了行業焦點。
2021年4月,美國新晉移動運營商Dish與亞馬遜宣布,雙方將通過AWS公有云基礎設施托管5G核心網和無線接入網(RAN),以提供5G公網和5G專網服務。
2021年7月,美國運營商AT&T宣布將其5G核心網遷移至微軟Azure云。作為一家擁有近 1.75 億個連接數的全球領先運營商,AT&T此次將5G核心網遷移到Azure云上刷爆了通信朋友圈。
隨著運營商宣布與公有云巨頭結盟,傳統電信設備供應商也坐不住了。愛立信和諾基亞也宣布與Google Cloud、AWS結成聯盟,共同構建云原生5G核心網解決方案。不管內心里情不情愿,但向青睞OTT云商的運營商們表表姿態,順便展示一下自己的云原生核心網能力,還是很有必要的。
哦,對了,差點忘了一個同樣震動業界的大新聞——2021年11月30日,亞馬遜AWS宣布推出“AWS Private 5G”服務,將通過交付和維護5G核心網和無線接入網軟件、Small cells、服務器,幫助企業在數天內而不是數月內完成5G專網部署。還表示企業客戶不必先支付設備費用,只按網絡流量進行收費。顯然,這也意味著AWS將在其云平臺上為企業部署5G核心網。
一個個巨頭陸續跟進,5G核心網上公有云的趨勢越演越烈,給人一種“這就是未來”的感覺,但這事容易實現嗎?
首先,當然是性能和可靠性問題。與 IT 或公有云運營相比,運營商的網絡要求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時延、更小的抖動、更及時的流量管理,對性能和服務質量要求更嚴格,同時監管監督也更嚴格。對于5G專網,由于直接影響企業生產和運營的穩定性,對網絡的可靠性、穩定性要求更加嚴苛。尤其是對于承載用戶面的UPF功能,大容量的數據處理和轉發對其性能要求極高。公有云能滿足電信級的可靠性和性能要求嗎?
看看AWS在一個月內三度出現服務故障,再看看近年來公有云巨頭們的各種宕機事件,不得不讓人懷疑。
其次,是數據主權和安全問題。公有云巨頭們能否滿足所有政府的監管要求?能否將所有用戶數據保留在國內?能否滿足類似GDPR的法規?
再者,是部署和維護的復雜性問題。5G核心網本已是將硬件和軟件拆成“碎片”后再集成的系統,而且新增了不少功能實體,引入了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能力,還要集成2/3/4G核心網、IMS網絡、網絡管理和編排系統、OSS/BSS等,相比4G時代的核心網,部署工作要復雜很多。現在還要再添一步,將之遷移到公有云上,豈不是會進一步增加工作的復雜度?
也許,對于Dish這樣的新晉運營商,沒有傳統網絡和資產包袱,一步到位在公有云上部署5G核心網,會容易一些。但對于傳統運營商,面臨的復雜度簡直不可想象。
估計正是鑒于以上挑戰以及還有我們未想到的原因,從目前來看,全球已部署5G SA的運營商中,也就是說已完成5G核心網部署的運營商中,沒有一家采用與OTT云商合作部署的模式。
而更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如果運營商的核心網都遷移至公有云,對于運營商自身而言,尤其是那些已退出或沒有公有云服務的運營商,猶如將自己賴以生存的網絡的大腦和心臟都交給了OTT云商,后果會怎樣?后期的維護和升級成本會不會更高?如果成本越來越高,你有了更換另一家云商來托管的想法,但腦袋和心臟是那么容易隨便移植的嗎?原本NFV和網絡云化的目的是通過軟硬件解耦來避免被傳統設備供應商鎖定,那現在不是又被OTT云商鎖定了嗎?
最后,能不能逆向思考一下,為什么只能將電信云集成到公有云中,而不能將公有云服務集成到電信云呢?這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