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基礎設施行業十大技術應用趨勢
基礎設施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相較其他行業可能較為緩慢,但不可否認,它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等技術的引入,AEC(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等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企業已經越來越依賴數字技術,這也將會帶來更多的數字安全風險挑戰。面對這種形式,網絡安全廠商也應該盡早做好準備,以積極應對正在發生的變化,同時尋求新的機遇。
隨著行業的變化和數字化技術的持續推進,2022年基礎設施和AEC行業將出現以下10大戰略技術趨勢:
1.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
與大多數其他行業一樣,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是基礎設施行業最具變革性的技術之一,在許多組織的新興技術熱圖上處于領先地位。2022年,其用例將繼續擴展到交通、城市規劃、建筑信息模型(BIM)以及廣泛的企業職能中——從銷售和營銷到財務和人力資源等。
例如,在建筑信息模型領域,ClearEdge3D采用人工智能來幫助自動化繁瑣的“掃描到BIM”(scan-to-BIM)工作流程,如竣工管道和其他結構元素。對于內部企業流程,AI/ML將應用于各種用例,如贏虧分析、工單跟蹤、合同工作流程以及智慧營銷(MarTech)等。
2.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為工程和建筑行業提供了洞察力,為服務帶來的商業收益機會也是巨大的。2022年,除了解決交通規劃和交通運營等緊迫問題外,數據分析還將幫助組織機構了解和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影響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企業組織將使用這些分析來確定支持其可持續性、復原力和適應性戰略的判斷,尤其是在沿海地區。在此過程中,專業供應商將發揮關鍵作用,因為他們了解使用高度特定且經過時間驗證的算法進行雨水建模和預測。
3. 超自動化
據Gartner稱,到2025年,在核心內部和客戶交付流程中使用超自動化的組織,將在企業范圍內節省高達30%的運營成本。對AEC公司而言,這將提供一種強大的方法來提高效率并降低手動密集型工作流程產生的成本。
2022年,我們將看到AEC公司使用專業自動化工具以及其核心工具(例如Autodesk和 Bentley設計套件以及CRM、ERP工具)的內置自動化功能來推進其超自動化戰略。通過在所有工具和流程中采用整體戰略,這些組織將遠遠超越速贏和單點解決方案,并實現企業范圍內的自動化投資回報。
4. AR/VR
除了最初在消費領域以及檢查、維護和維修功能方面的吸引力外,AR/VR現在正向物理世界中的工程級精度和GPS級定位方向發展,以便建筑師和工程師可以為客戶提供項目的現場可視化。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探索項目如何適應物理及其周圍環境,并從多個角度進行評估。2022 年,這些3D可視化將越來越頻繁地用于改善客戶體驗、分析項目備選方案、最小化沖突以及交流項目信息。
5. 光檢測和測距(LiDAR)
除了作為自動駕駛汽車導航的主要工具之外,LiDAR(光探測和測距)長期以來一直用于物理基礎設施的調查,以捕獲建筑物、橋梁或街道等環境的3D點云,以及用于檢查管道、電線桿和軌道車等資產。
2022年,LiDAR的使用將不斷發展,以填補一些難以進入的區域——例如,傳統LiDAR無法穿透的近岸環境等。綠色激光LiDAR是一項較新的技術,它使測量員能夠掃描海岸線,該LiDAR能夠穿透并填充海岸測繪中的零到十米“深度間隙”,揭示水下地形。該技術已被政府機構使用,例如美國地質調查局正將其用于河道和洪泛區測繪、風暴響應研究的屏障島測繪等。
6. 平臺商業模式
考慮到基礎設施行業的規模,近年來,我們看到了一些嘗試為智慧城市和智能基礎設施以及流程創新(例如異地和模塊化建設)尋求平臺商業模式的嘗試。不過最近,許多嘗試都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例如GE Predix(出現過早,缺乏市場支持)、Alphabet支持的Sidewalk Labs(退出了多倫多價值10億美元的智能城市合同)和 Katerra(2018年獲得8.65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目標是異地和模塊化建設,目前處于破產狀態)。
雖然該行業尚未“優步化”——即“以移動互聯網的方式直接連接客戶和供應商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商業模式”,但到2022 年,我們預計主要參與者和初創公司將繼續努力成為該行業的首選平臺。
7. 數字孿生
多年來,數字孿生還是微軟(Azure Digital Twins)和通用電氣(Predix)等供應商的專屬領域,目標受眾是軟件開發人員。工程師們只是忙于使用他們自己的2D和3D軟件,例如CAD、GIS和BIM工具。但現在,我們看到了跨越鴻溝的合作伙伴關系,微軟和Bentley等公司正攜手為城市規劃和智慧城市提供城市規模的數字孿生解決方案。Autodesk Tandem還提供 API和開發人員工具,其目標是創建更廣泛的生態系統。
2022年,像這樣的合作伙伴關系將繼續演變為更廣泛的多方合作伙伴生態系統,提供豐富的可視化形式,并與處于模型核心的數字孿生進行集成。隨著市場不斷成熟,業主/運營商和AEC公司面臨的挑戰將是如何支持多個平臺以及到哪里去投資。
8. 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技術
一段時間以來,自動駕駛汽車一直是建筑環境的典型代表,并且生產部署在可以謹慎控制的領域(例如規劃社區)越來越受到關注。Move Nona在美國一地創建了最大、最長的自動駕駛汽車網絡,有5條路線和8條班車連接近10個主要目的地,這還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到2022年,我們可以期待對自動駕駛部署進行進一步改進,提供更高級別的安全保障以及更實用的運行速度。此外,無人機和機器人技術將繼續廣泛用于執行調查和檢查以及自動化重復且危險的任務。
9. 3D打印
在建筑行業,3D打印作為一種首選的施工方法正在獲得巨大的吸引力,例如,與美國宇航局(NASA)合作的“off-world”設計和施工項目就是運用了這項技術。據悉,ICON等龍門系統可以以每秒5-10英寸的打印速度打印高達3,000平方英尺的房屋。
與傳統建筑技術相比,3D打印速度更快,產生的廢物更少,可以更好地應對未來供應鏈和建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并且具有更多的設計自由度。
2022年,隨著建筑環境從主要的單一家庭項目轉向社區項目,我們將看到3D打印走向工業化。例如,ICON 計劃于2022年在奧斯汀地區建立一個擁有100戶家庭的社區。此外,我們還將看到這項技術在實現可持續性、彈性和能源效率等社會目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10. 區塊鏈
就行業用例而言,在建筑環境中,區塊鏈可能是最不為人知的,因此經常被忽視。然而,DigiBuild等公司也做出了一些亮眼成績,旨在將區塊鏈用例專門引入建筑行業,以實現額外的風險管理和可見性。對于區塊鏈技術而言,2022年將是持續學習、概念驗證和一系列案例研究的重要年份,這些案例研究清楚地顯示該領域具有可觀的商業潛力。
總體而言,當上述技術相互結合應用時,將助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持續不斷的數字化浪潮中做出響應,實現經濟增長、安全高效、包容流動等發展目標。
【本文是51CTO專欄作者“安全牛”的原創文章,轉載請通過安全牛(微信公眾號id:gooann-sectv)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