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com原創稿件】 在這個全新的階段,金融行業如何擁抱云原生?金融科技如何繼續以技術和數據為驅動,為諸多傳統金融企業降本增效、保駕護航?在不久前召開的2021 LIGHT開發者云大會與會期間,記者采訪了恒生電子平臺業委會負責人、研發中心總經理許欣芃,就上述問題展開了探討。
現狀:云原生理念受廣泛認可,但落地還存在眾多挑戰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在轉型過程中對于業務敏捷化、服務場景化的期望也不斷提高。云原生平臺作為全新的技術實踐,一方面滿足了金融機構對于快速交付、高效迭代、彈性擴容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要融入到現有的軟件工程及數據運維管理體系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多級系統的對接,要在新老系統間平滑演進絕非易事。
許欣芃提到,恒生電子在和眾多的券商、基金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中發現,這些組織普遍對云原生的理念比較認可,但到了真正落地的時候又會面臨種種困難。
“因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軟件交付、客戶需求能夠更快被響應,云原生可以解決灰度發布、彈性擴展等各種原來很難搞定的事情,但到了落地的時候又會發現沒那么簡單。比如公司自身缺少容器的運維人員,那么就算上了容器,出了問題也沒人解決。再比如很多老的系統沒有辦法進行云原生改造,那無法對接怎么辦、數據遷移怎么辦……”
面對這些問題,恒生電子提出的建議是循序漸進、有的放矢。首先對業務系統進行區分,對于核心邏輯穩定、基本沒有變化需求的部分可以保留,暫時不做云原生改造,對于創新要求高、需求經常迭代的部分就可以向云原生方向發力。
“我們一般會建議他們慢慢做,就像新城區和老城區在一個城市并存,老城區的建筑和基礎設施可以慢慢往新城區轉移。”許欣芃介紹,在恒生電子與客戶的合作中,他們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或者平臺,而是云原生相關的咨詢和整體解決方案。
進化:直擊行業痛點,發力“低碼平臺”和“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
2020年,恒生電子正式發布其自研技術品牌“LIGHT”,其中LIGHT技術平臺涵蓋了云底座、微服務、低延時、大數據、人工智能、前端應用、區塊鏈技術、研發效能這八大能力。而在今年的大會上可以看到,這一技術平臺又增加了兩大能力:一是助力開發者可以快速迭代的低碼平臺,即讓所有開發者可用零碼或低碼的方法構建所想的金融應用;二是進一步向底層基礎設施滲透,做滿足金融行業特性的分布式數據庫。至此,LIGHT技術平臺真正升級到十大技術棧。
談及LIGHT的演進邏輯,許欣芃引用了一句話“技術最偉大的地方就是讓別人忘記技術”。對此,他作了進一步說明:以打造數智化金融基礎設施為終極目標,我們希望結合金融行業痛點,在金融垂直領域讓金融業務的開發、運行、運維都變得更簡單,讓所有開發人員基于這個平臺開發的時候,不用關注技術底座。遵循這一邏輯,今年LIGHT將關注點放在了低碼平臺和金融分布式數據庫上。
“去年我們把所有重點產品微服務化拆分之后,我們發現客戶定制化改造的時代已經到來。”許欣芃提到,當下客戶基本不會再買標準產品,他們可能會買入標準組件,但是真正的交易界面都是個性化定制的。在這一前提下,恒生電子開始將低碼平臺納入服務范疇。“我們希望通過低碼解決客戶定制化開發的問題,有相關業務需求的人可以高效地做出想要的界面和應用。”
如果說低碼平臺給開發者提供了一條至簡大道,那么LightDB的誕生就是為金融行業量身打造的可靠基石。“我們做數據首先是為了信創,在金融行業沒有特別好用的數據庫。”許欣芃談到,不管是Oracle、MySQL還是目前形形色色的國產DB,面向的都是全行業。在可見的未來,不太會出現一個統一各個行業的標準數據庫。因此,行業數據庫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流。基于這一判斷,恒生電子開始自主研發契合金融行業特性的分布式數據庫,最終促成了LightDB的誕生。
破題:擁抱云原生,釋放金融科技生產力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云、數、鏈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云代表了數字化底層的基礎設施,數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原料,鏈解決的是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互信和價值鏈問題。在恒生電子最新發布的三款核心產品中,我們可以窺見在云計算下半場,金融科技在推進各傳統金融機構擁抱云原生、解放生產力方面的眾多可能。
云原生底座——Light-Core。企業應用數字化需要云原生平臺的支撐,而要建設云原生平臺首先就要面臨三大問題:環境不一致、發布難度大,多云管理難、適配成本高,以及組件不統一、統一治理難。Light-Core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讓運行環境在線,讓組件可以做統一的服務化治理,以應用為中心,調度資源、組件和所有與應用相關的資源。
許欣芃提到,這一云底座的最終效果就是讓交付體驗有極致的提升,屏蔽底層各種云的區別,讓應用可以快速復制、銷毀,然后用戶可以通過容器調度,讓應用的升級、部署效率更高,同時提供彈性可自愈、可觀測的能力,讓整個應用變得可觀測、可運維、可灰度。最終實現整體研發效率的提升。
在線數據服務——“恒有數”。數據是數智化的基礎,但是過往利用數據庫使用數據的方式無疑有極大的局限性。許欣芃認為,數據就不應該用數據庫的方式使用,因為每過一道數據庫都會帶來時效的損失、資源的浪費以及可靠性的丟失和降低。全員在線的時代,我們希望從數據的生產到最終數據的使用都可以是直接在線的、即時的、快速的。“恒有數”希望通過在線的搜索、訂閱和分享等方式,能夠讓需要數據的金融機構或者相關從業人員都可以在線獲取想要的數據。
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H-BaaS。現階段金融機構至少有兩種類型的鏈,一種是監管鏈,另一種是業務鏈,多鏈并存的情況下如何管理是一大難題。H-BaaS不僅可以幫助機構快速構建區塊鏈基礎設施,而且支持多鏈的統一管理,也可以在云原生架構下根據場景定制業務鏈框架。“你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快速增加自己鏈的節點,生成一條鏈,然后去聚合各種鏈,做跨鏈,也可以在上面快速做智能合約的開發,極大地降低了區塊鏈的使用門檻。”許欣芃描述道。
【結語】
數字化浪潮下,金融機構希望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占領市場的先機,但技術的快速迭代無疑也為其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更關鍵的是,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并沒有統一的方法論可以復用。這就更考驗金融科技服務商對于底層技術的持續深耕、對于行業痛點的敏銳覺知,以及實踐經驗積累的綜合能力。以技術為底座,以數據為驅動,以創新為軸心,誰將成就金融科技的黃金時代,我們拭目以待。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