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區塊鏈與大數據的關系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區塊鏈的價值逐漸凸顯,區塊鏈和大數據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還可以防止數據泄露,一旦信息存儲在鏈上,就需要有多個權限來訪問數據。通過可伸縮性,區塊鏈允許以更平靜的方式共享數據。
大數據發展弊端顯現
大數據分析對于跟蹤交易和讓使用區塊鏈的企業作出更好的決策非常關鍵。這就是為什么全新的數據智能服務正在興起,幫助金融機構、政府和其他企業發現它們在區塊鏈中與誰互動,以及發現隱藏模式的原因。
在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大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已上升至基礎戰略地位,利用數據進行競爭已成為絕大部分企業的共識。但是數據日益商品化,大規模處理數據的工具變得更便宜、普及,也使得數據的使用邊界變得越發模糊。
前不久,工信部通報下架了包括滴滴、天涯社區、大麥、途牛旅游、VIP陪練、脈脈在內等90款侵害用戶權益的App,持續推進保護用戶數據信息工作。
目前,我國連續出臺一系列關于數據安全的法律法規,從立法到執法,監管的步伐日益加速,數據安全的法律體系雛形漸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從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從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數據安全成為一項事關全局的國之大事。
區塊鏈有效遏制大數據野蠻生長
區塊鏈是一種難以篡改的、全交易歷史的數據庫存儲技術,隨著區塊鏈的普及和發展,區塊鏈的數據規模將越來越大,不同業務場景之下的區塊鏈數據融合將進一步擴大數據規模和豐富性,然而,區塊鏈數據雖然提供了數據完整性,但統計分析能力較弱。
大數據擁有海量數據處理技術和敏捷有效的分析技術。通過區塊鏈與大數據的融合,大數據可以利用區塊鏈的可信性、安全性和難以篡改的特點,釋放更多的數據。同時,利用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功能,可以實現更小粒度的數據交易模式,如輸入交易、充值交易、數據交換交易等,從而改變當前大數據交易的商業模式。
2020年IDC研究數據表明,在可用的企業數據中,2/3以上的數據未被利用,閑置在企業組織的數據孤島中。大數據幫人們發掘了許多高價值信息的同時也產生了更多”暗數據”,即處于未被利用、價值不明的狀態的數據。
此外,雖然數據共享開放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對于企業來說,由于數據中蘊藏著自身的商業秘密以及巨大的商業價值和機會,因此對開放和共享數據往往保持謹慎態度。
對于單一組織機構而言,靠自身的積累往往難以聚集足夠的高質量數據。對于信息被采集者而言,用戶由于擔心隱私被泄露因此常常不愿意提供敏感數據。
如何打破信息孤島、盤活數據存量,已經成為大數據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區塊鏈技術的迅速崛起,必將幫助大數據突破困境,兩種技術在相互融合中共生共長。
“加密和安全”作為區塊鏈應用的基本前提,數字簽名、私鑰、“時間戳”等技術保障數據安全,區塊鏈與物聯網的強強聯手,可以保證鏈上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通過數據追溯機制改善數據的可信度,使得數據獲得強信任背書。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區塊鏈的價值。大數據作為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推動了數字經濟的形成與繁榮。對于區塊鏈而言,更需要借助使用場景和其他技術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效應,而大數據可能是區塊鏈完美的“借力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