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試點持續推進中。10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自北京金融監督管理局處獲悉,北京市將于10月12日啟動“‘京彩’惠民生 數字嘉年華”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聚焦交通出行場景,在京消費者通過開通相應銀行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即可通過優惠券的方式享受支付優惠,最低只需1分錢。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以來,數字人民幣試點進展突飛猛進,各地圍繞數字人民幣開展了多種福利活動。小額紅包雨、新場景融入輪番上陣,在多個領域實現創新。數字人民幣試點推進至更深更廣的范疇,促進了場景的加速落地。
首期福利主打“通行”
“‘京彩’惠民生 數字嘉年華”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首期主打“‘京彩’通行”。在京消費者領取數字人民幣乘車券,體驗1分錢乘公交、地鐵出行,體驗公共交通的便捷與綠色出行的樂趣。
北京商報記者在北京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注意到,10月11日,工商銀行與農業銀行對外公布了活動細則。根據介紹,工商銀行聯合北京如意行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推出“京彩通行——億通行1分錢乘地鐵”數字人民幣優惠活動。
自2021年10月12日起,消費者開通工商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在億通行App中使用數字人民幣作為支付渠道刷碼乘車,即可享受北京軌道交通所有24條運營線路及4條市郊鐵路(機場線除外)1分錢乘地鐵的優惠活動。
已開通工商銀行數字人民幣業務的用戶,需在數字人民幣App“子錢包”中的工商銀行錢包項下點選“億通行App”。然后前往億通行App“數字人民幣專區”開通數字人民幣乘車碼或數字人民幣交通卡,即可通過億通行App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刷碼乘車。
農業銀行則與北京一卡通達成合作。10月12日-25日期間,在京市民使用北京一卡通App,開通農業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可領取1張優惠券。憑券在使用農行數字人民幣為一卡通(含手機一卡通、實體卡等)充值時,可直接抵扣5元乘車費;此券在乘車碼乘坐公交、地鐵扣費時,只需支付1分錢,最高抵扣不超過9.99元交通費。
北京商報記者親身體驗發現,當前,該活動入口尚未在北京一卡通App中進行展示。但據客服介紹,10月12日開始,用戶通過北京一卡通App活動頁面,即可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并領取優惠券。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銀行方面還提到,本次活動中,“軟錢包”和“硬錢包”均可使用。“軟錢包”搭載于手機App,將數字人民幣與北京一卡通、乘車二維碼深度融合,市民按照原有乘車支付流程和習慣乘車出行。“硬錢包”類似公交卡,“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其采用的雙離線支付技術,無網絡時也可使用,專為外籍人士、老幼等特殊人群打造。
在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看來,除了傳統的商業消費場景,北京在地鐵交通場景進行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一是為繼續測試數字人民幣系統的穩定性和技術安全性,二是更利于擴充場景和用戶群。“同時,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試點已推進至更深更廣的范疇。通過紅包、乘車券等補貼方式進行推廣,則能更加快速地促進場景落地。”
多項活動可供參與
事實上,本次活動也并非北京首次在公共出行領域進行數字人民幣的測試試點。從最初大興機場線試水數字人民幣到支持數字人民幣購買北京地鐵票,“北京一卡通”作為子錢包接入數字人民幣App,到如今更大范圍的出行優惠活動,數字人民幣再度實現了在北京軌道交通全路網推廣應用。
當前,在數字人民幣App中,用戶也可以通過“北京一卡通”子錢包乘車出行。除了“北京一卡通”外,用于支付成都市公交地鐵乘車費用的子錢包“天府通”也已經完成接入。
除了公共交通外,圍繞共享單車騎行、出租車、網約車等出行場景,數字人民幣也在多個城市進行了試點。出行場景為何更受青睞?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數字人民幣試點本質上是對場景進行測試,未來其發展要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與經濟社會運行相融合,小額、高頻并且是剛需的公共交通,會吸引更多用戶參與。
“通過公共交通進行優惠活動,折扣力度大、成本少,同時由于應用場景多、覆蓋范圍廣,居民參與覆蓋率逐漸提升。”王鵬解釋道,通過“小步快跑”的方式實現牽引,在培養用戶使用習慣、內部穩定性檢測以及開發更多可適配的軟硬件設備等方面,不斷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
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本次活動也標志著北京圍繞冬奧會場景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取得重大進展。根據北京金融監督管理局介紹,本輪系列試點活動中,除了公共交通場景的試點外,還將在生活繳費、通信服務、出行停車等領域推出更多活動。
消費者可通過“首都金融”官網“北京數字人民幣全場景試點系列活動專欄”及微信公眾號查看活動介紹,活動之間不具有排他性,消費者可點擊感興趣的一項或多項活動鏈接了解詳情進行參與。
北京金融監督管理局方面還提到,“‘京彩’惠民生”試點活動是數字人民幣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測試,是進一步推進數字人民幣北京冬奧會場景試點的工作舉措。下一步,央行將繼續穩妥有序推進重點應用場景建設,保障北京冬奧會賽事期間相關人群能夠獲得安全、便捷、穩定、高效的數字人民幣服務。
仍將呈現多元化特點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圍繞冬奧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開展數字人民幣全場景應用試點,也是北京的一項重點工作。
關于北京的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進展,9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金融領域“兩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央行營管部副主任劉玉苓介紹稱,目前已有35.5萬個數字人民幣冬奧場景順利落地。
而除了北京外,數字人民幣近期也在蘇州、西安等城市大放異彩,小額紅包雨、新場景融入輪番上陣。
在首批試點城市之一的蘇州,工商銀行聯合蘇州同里古鎮,在國慶節假期期間發放了2000個50元面額的數字人民幣紅包。蘇州官方城市生活服務App“蘇周到”也將于10月15日開始,面向參與平臺活動的10萬名用戶贈送價值20元的農業銀行數字人民幣紅包。同時,將于11月7日進行的2021蘇州馬拉松比賽,參賽選手的獎金也將創新采用數字人民幣的形式發放。
王鵬分析指出,北京本輪試點活動是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的整體延續,圍繞冬奧會,北京在出行、餐飲、娛樂、購票等多方面實現了數字人民幣的覆蓋。隨著冬奧會臨近,北京在數字人民幣試點方面仍將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做到長期、短期試點場景相結合,賽場內外相結合,大額消費和小額高頻場景相結合。
對于數字人民幣在其他特色場景的拓展,王鵬表示,小額高頻場景更易營造數字人民幣氛圍,培養用戶的支付習慣,因此目前的應用場景多是面向C端用戶。在擁有了一定的用戶基礎后,在供應鏈金融、跨境結算支付等大額場景,也可能出現數字人民幣的身影。
“另一方面,未來數字人民幣也需要面向B端機構發力。在金融機構、企業的相互往來中,通過數字人民幣開展業務,例如9月底西安市金融工作局通過對公錢包發放約562萬元數字人民幣政策獎補資金,也是很好的實踐。”王鵬強調稱。